主要向中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yè)主提供小額信用貸款,設壞賬準備金防范本金損失
理財一周報記者/余果
近期國務院“新36條”的出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發(fā)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使得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涌現(xiàn)出來。就在銀行理財產品遭遇困局之際,一些民間理財機構卻適時地推廣了了一些“非主流”的理財產品,與銀行系產品一較高下。
記者在了解中發(fā)現(xiàn),它們中的有些產品不僅收益率可圈可點,且在資金安全性上也毫不遜色于銀行,但投資者需要謹慎了解的是,部分產品雖然披著“理財產品”的外衣,但性質和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卻往往大相徑庭,在涉獵之前需要保證自己對于產品的運作模式有相對充分的了解。
小額貸款衍生理財產品
在本屆理財博覽會上,有一款保證年化收益率超10%的產品引起了觀眾的矚目。記者看到,各個年齡層的投資者除了和展會內隨處可見的該產品推廣人員交流之外,不少人更是圍在展臺前向工作人員了解這款名為“宜信寶”的產品情況。
據悉,推出該產品的宜信公司經營的是P2P模式信用貸款服務平臺——通過電子平臺的模式連接借款人和貸款人,向中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yè)主提供小額信用貸款。貸款人在借款到期后,支付給借款人一定的利息回報,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牽線”平臺的公司承擔的是一個中介角色。
現(xiàn)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P2P平臺操作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讓那些手頭有富余資金的人通過宜信貸款平臺的推薦,將手中的資金借給需求相匹配的、信用良好的貸款人。因為借款的時間不同、資金量不同,可能會產生10%以上的年利率,作為中介的平臺收取1%的手續(xù)費,使得10%的年收益率成為可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明確指出:“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而諸如“宜信寶”之類的產品,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包裝形成的,它把借款分散給不同的具有匹配資質的人以獲取固定回報,對投資者而言就是一款理財產品。這種以固定期限出借方式包裝而成的理財產品,根據出借期限的長短和資金量多少有著不同的收益率,現(xiàn)有的理財模式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
據工作人員介紹:“針對上海理財者個性化的資金流動需求及不同的投資回報預期,我們設定了不同的理財模式選擇方案。如具有較高資金流動性的理財模式‘季度豐’,短期投資3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約7%;按月回收收益的理財模式‘月息通’,每月預期收益約0.8%,為上海市民的理財需求提供了多種途徑。”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出借人的收益會受借款人個體差異的影響,所以回報量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據,固定期限出借方式預期年收益率為7%~10%,而其明星產品“宜信寶”根據之前的歷史經驗數(shù)據來看,年收益始終保持在10%以上。
安全性隱憂:壞賬難追討?
不過,記者發(fā)現(xiàn),在這款產品推廣的過程中,為投資者質疑最多的是個人借貸資金的安全性。對此,記者在現(xiàn)場隨機采訪了一位剛和銷售人員攀談許久的投資者許女士。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稱這位許女士是投資者,不如說她是一個有著理財意識、僅僅想跑贏通脹的普通市民更為妥當,她的目標是為手頭的幾萬元閑錢找一個穩(wěn)定、安全、回報率相對合適的去處。
對于“宜信寶”這類產品,她表示:“產品回報率雖然挺吸引人,但是民營企業(yè)畢竟比拼不過銀行這些有實力的機構,萬一產生風險,比如借錢的人還不上錢來,借出去的錢只怕血本無歸。”
盡管工作人員一再向她強調資金的安全性——如遇還款問題,可以委派平臺出面追討,或者選擇自行追討,如果確實形成壞賬,可以從平臺計提的全部交易金額2%的壞賬準備金來進行賠償——但許女士仍對此有很大的顧慮,“假設我的某個借款對象在很遠的鄉(xiāng)村,我也不會為了一小部分損失特意上門追討。但如果請公司出面追討,產生的委托費用有可能使出借的利潤受到影響。”
對此,記者從宜信公司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許女士的上述顧慮也是很多前來咨詢的投資者所共有的問題。對方表示,這種風險主要從三方面來把控:首先,在P2P模式中,出借人可以對借款人的資信進行評估和選擇,出借人與借款人直接簽署個人間的借貸合同,一對一地互相了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出借人可及時獲知借款人的還款進度和生活狀況的改善,當然,信用級別高的借款人將得到優(yōu)先滿足,其得到的貸款利率也可能更優(yōu)惠。
其次,資金出借除了額度本身較小之外,出借人還可以選擇將資金分散給多個借款人對象,這樣可以使風險得到最大限度分散,即便真的遇到借款人資金狀況出了問題,也不至于使本金受損。
第三就是上述提到的平臺自身的壞賬準備金,可以對本金損失給予最后的保障。
擔保形式是民間理財主流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民間理財正在日漸興起。但和宜信這種個人對個人的信貸服務平臺不同的是,大部分都是需要有抵押物或者質押物作保障的民間擔保理財,極少是直接以個人信用作為擔保依據。
一般來說,個人會將資金借貸給經過擔保公司嚴格考察、審核過的以房產、汽車或其他資產作為抵押物或質押物的具備較強還款能力的借款人。擔保公司作為中介,對借款人資金使用及回收情況進行全程監(jiān)控并提供擔保,使投資人獲得安全、穩(wěn)定、較高的收益。
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實物抵押和專業(yè)擔保相結合的形式,使得擔保理財和市場上的其他理財產品收益率浮動幅度較大相比,具有穩(wěn)定收益、方便靈活的特色,“如果選擇資質、信譽、實力都好一點的擔保公司,一般風險極低,但是這一環(huán)很容易把握不好。”
記者從一家名為大晟擔保的公司了解到,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民間擔保理財收益率主要集中于11.28%~13.68%的區(qū)間范圍內,相比銀行理財產品普遍在4%~5%的年化收益率水平,競爭力不容小覷,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銀行信貸類產品斷檔、結構性產品缺乏生力軍的“尷尬期”。
此類產品風險評估的級別和儲蓄、現(xiàn)金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及保險等產品種類一樣為“低”,在穩(wěn)健收益的投資渠道中可謂是一抹亮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