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教養(yǎng),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地重要!一個具有良好教養(yǎng)的人,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能夠以高雅的舉止、恰到利益的言談,博得大家的尊重。
而教養(yǎng),雖然不是那么大張旗鼓、震耳發(fā)聵。但卻如絲絲細雨、縷縷清風、朦朦月光一般,讓人時時可見、處處可感受。所以,僅從衣食住行的生活細節(jié)中,就足可看出一個人的教養(yǎng)。
一、從衣著看教養(yǎng):
進入新的發(fā)展時代,人們的生活得到了基本的改良,僅從衣著來說,就可謂百花齊放,無論是色彩、樣式、布料質(zhì)地都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變更。
但在這百花齊放的花苑中,也免不了會呈現(xiàn)毒花,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貨色也會粉墨登場:坦胸露背者有之,奇裝異服者有之,他(她)們?nèi)徊活櫍ㄒ苍S基本就不懂)審美愉悅,猖狂地挑釁人們的視覺蒙受力。
可是,凡事都具有雙重性,這樣一來,我們反倒可以通過穿著輕而易舉地去認識一個家庭、一個人的教養(yǎng),全然不像過去那樣難以辨認。其標準就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家庭,是不容許孩子胡亂打扮的,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他(她)自己也絕不會去穿那亂七八糟的的奇裝異服的。反之,亦然。
沒有必定文化底蘊的人,他(她)再去發(fā)瘋地打扮自己,也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只能遭到人們的白眼!
二、從吃相看教養(yǎng):
生活進步了,親朋之間、鄰里之間、同事之間的婚喪嫁娶諸事,免不了會有飯局,會在一起聚聚。在飯桌上,一個人的教養(yǎng),就會毫發(fā)盡顯。
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從一開端落座,就浮現(xiàn)出了其禮數(shù)之周到,他知道有尊卑之分、有老幼之別,他會選擇一個合適自己身份地位的座位落座。在就餐中,他彬彬有禮,懂得禮敬長者,知道照顧幼者。無論是夾菜,還是飲酒,都顯得恰到利益。
而那些沒有教養(yǎng)的人,就會丑態(tài)百出:就坐時,不分高低;就餐時,狼吞虎咽,遇到自己自己愛好的菜肴,就不管別人能不能輪得到,自己就只管猛吃;飲酒時,不懂得禮敬長者,自己就是一股腦地海喝;喝湯時,不用共用勺,只管用自己的勺去盛……
和這樣的人同桌就餐,不是享受,而是一種精力折磨!
在吃自助餐時,沒有教養(yǎng)的人,就更是令人所不齒。在他吃過飯后,所剩飯菜絕不少于正常人一頓飯的數(shù)量,一瓶啤酒或飲料,他打開只飲那么一點點,就揚長而去。他不懂得貪婪的可憎,他不知道浪費的可恥!
三、從居住看教養(yǎng):
住,更是容易浮現(xiàn)出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的教養(yǎng)。
和一個有良好教養(yǎng)的人及其家庭做鄰居,是一種福分。俗話說,遠親、近鄰,比不上對門。遇到什么意外事情,比如家人生病,婚喪嫁娶,臨時有重活,需要人手幫忙時,好的鄰居會及時伸出支援之手,給你以幫助。這種幫忙很自然,無須客氣,無須感謝,全然就像自己家的事一樣。
可是,你若擱到一個缺乏教養(yǎng)的鄰居,那就算是你倒八輩子霉了。他在陽臺上養(yǎng)雞子,弄得左鄰右舍都是臭哄哄的;他養(yǎng)狗,半夜了,狗還在亂跑、亂叫,讓你不得安生;他看電視,一看就是半夜,連午覺都不休息,音量足以把你攪合的無法入睡;他家以吵架為常事,鬧得你不得安定;他家澆花,不管你住樓下的曬衣服或被褥,盡數(shù)給你澆透;他把家里的破破爛爛(賣錢不值一文,放八百年也成不了文物),都堆在樓道的公用處合,讓你過往都很不方便……
擱上這樣的鄰居,你又能怎么樣,這是個家呀,你搬不走!
四、從行走看教養(yǎng)
走路,是一個正常人每天都必不可少運動?墒,你可不要輕看走路,從一個人的走路上,就足可看出其教養(yǎng)。
我剛參加工作時,恰逢我單位自廣東北遷。當時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老師傅告訴我:“人家南方人走路,不管多少人,都是排成一排走。我們北方人走路,哪怕只是兩個人,也要并排著走路,人多了就把路擠滿,就像一群羊一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