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投資5000余萬元,進行了歷時4年的保護性改革——
“萬人坑”遺址16日起免費開放
位于大同煤礦團體煤峪口煤礦的“萬人坑”遺址,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中國、殘害礦工的歷史鐵證。自1962年煤峪口“萬人坑”遺址建立紀念館以來,先后招待了上百萬中外憑吊者,成為馳名全國的愛國主義教導(dǎo)基地。
2006年8月,“萬人坑”遺址紀念館開端了歷時四年的保護性改革,先后投資5000余萬元。作為中宣部核定的全國愛國主義教導(dǎo)示范基地和國務(wù)院頒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改建后的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將于今年8月16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8月3日,在該紀念館試運轉(zhuǎn)之日,本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紀念館正門是座造型特別的雕塑
改建后的紀念館正門,是一座造型特別的雕塑,全部建筑上部穿插了數(shù)百根異形玻璃鋼棱柱,使人感到零亂、危險。“通過這種直觀展現(xiàn)和抽象表現(xiàn)相聯(lián)合的情勢,提示我們對侵犯者疏忽生命的侵吞和掠奪,必定要保持永遠警醒!迸惆橛浾咛皆L的是紀念館的文史研究室主任林衛(wèi)勇,他表現(xiàn),全部紀念館以“展現(xiàn)苦難歷史、振奮民族精力”為主題,始終突出“從人間—到地獄—再回到人間”的氣氛布局。
進入大門,是一段緩坡,鑄有1937年到1945年字樣的8塊鑄字鐵板深深嵌入周圍地磚中,代表著大同煤礦和礦工歷時8年的深重苦難。紀念館大門正面是一座主題浮雕。雕塑上半部分是藍天白云下的綿延山脈和“14000000”噸煤炭的數(shù)字,下半部分是山溝里的累累白骨和“60000”逝世難礦工的數(shù)字,簡潔明了,高度概括了日本侵犯者“以人換煤”的罪惡勾當。
四方狀序廳七組浮雕再現(xiàn)歷史
進入紀念館后是一座四方狀的序廳,四面墻壁鑲嵌著日軍侵犯大同煤礦、抓騙勞工、井下作業(yè)、塌方的礦井、大房子里的勞工、濃煙滾滾的燒人場和累累白骨的萬人坑七組大型浮雕!叭吭佻F(xiàn)了一段完整的掠奪歷史,刻畫了一條勞工的不歸之路!绷中l(wèi)勇介紹說。
折板式長廊擺設(shè)日軍侵華罪證
連接序廳和拋尸洞的,是一條長達六百多米的折板式長廊,這里擺設(shè)著各種文物書證及日本軍刀、滿洲軍鈔等侵華罪證,共展出可貴照片400余幅,文物百余件。各種擺設(shè)柜的間隙有兩組場景雕塑讓人感到震動,一組是展現(xiàn)勞工井下作業(yè)的,幾名瘦骨嶙峋的勞工在日本監(jiān)工和把頭的監(jiān)督下,打眼、放炮、裝車、推車,沒有支護的頂板隨時可能塌下,將沒有安全防護的勞工吞噬。另一組是展現(xiàn)童工作業(yè)場景的,幾名孩子正在昏暗的井下扳道岔、掛鉤、給機器注油。林衛(wèi)勇說,童工是當年煤礦最便宜的勞動力,他們大多十一二歲,飽受監(jiān)工的打罵和疾病的侵擾,幾乎沒有能從煤礦活著出來的,“他們的童年浸滿血淚!
改建后的紀念館應(yīng)用了大批現(xiàn)代聲光及影像合成技巧。站在一條模仿巷道,煤壁上閃耀著幾盞昏暗的油燈,放炮聲、礦車聲、嘈雜聲在耳邊交錯回應(yīng),再現(xiàn)當年礦工們緊張勞作的場景;而兩個影視合成的場景則分辨演示了井下產(chǎn)生事故礦工喪生和礦工悲慘生活。
長廊中央是悼念廳。四面墻壁上掛著600名逝世難礦工的靈牌,代表著大同煤礦6萬名逝世難礦工的冤魂,其中,232個靈牌著名有姓。地面上一個玻璃罩內(nèi),燭火跳動,寄托著后人對逝世難者深深的哀思!
“萬人坑”遺址累累白骨慘不忍睹
穿過這條濃縮著一段苦難歷史的折板式長廊,登上一段臺階后,就是“萬人坑”遺址,即拋尸洞。上洞深40多米,層層疊疊地堆滿了逝世難礦工的尸骨,這些尸骨有的頭顱被擊穿,有的四肢被砍掉,有的被鐵絲綁著,有的掙扎著向洞口爬去,有的張大嘴好像在呼救,慘不忍睹!“非人的生活待遇、超負荷的勞動強度、險惡的勞動環(huán)境,再加上瘟疫風行,使得大批勞工或殘廢或生病,喪失了勞動才能。慘無人道的侵犯者不僅不給醫(yī)治,反而將他們關(guān)進‘隔離所’,到奄奄一息時,再扔到荒郊野外、河灘山谷和放棄井洞中,日積月累,在大同礦區(qū)形成了20多處白骨累累的‘萬人坑’!奔词箮缀趺刻烀鎸,此時的林衛(wèi)勇仍然難抑情感,語調(diào)低沉。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