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施晨露)在暑期檔先期上映影片票房表現(xiàn)廣泛不夠亮眼之際,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無疑是市場期盼已久的重磅大片。 22日起,《唐山大地震》以IMAX巨幕、普通2D兩種情勢同時登陸全國各大院線,在排片數(shù)量占壓倒性優(yōu)勢、最低票價進步5元的雙重“護航”下,朝著創(chuàng)紀錄的票房目標挺進。
馮小剛自負:我能在《非誠勿擾》里讓觀眾沒心沒肺地笑,也能在《唐山大地震》中讓觀眾徹頭徹尾地哭。 《唐山大地震》自各地點映起就不斷傳播的催淚后果,在影片正式公映后仍然是熱門話題。記者采訪中發(fā)明,看完《唐山大地震》的觀眾,大都把“你哭了嗎”作為交換的第一句話;但有觀眾表現(xiàn)“雖然哭了,哭得不舒服”;也有觀眾提出“哭完之后,還有什么? ”
那英禁不住激動流淚論威力,催熟上海IMAX市場
作為國內首位累計票房過10億元的導演,馮小剛的市場號召力毋庸置疑。盡管今年暑期檔,新片密集程度已非一個“擠”字能概括,但要論真正的市場熱門,非《唐山大地震》莫屬。
《唐山大地震》到底有多熱?作為第一部非好萊塢出品的商業(yè)I-MAX電影,《唐山大地震》的上映,催得上海兩塊新IMAX銀幕趕緊開張,從而結束上海“僅有和平影都一塊商業(yè)IMAX銀幕”的歷史。這兩塊新I-MAX銀幕分辨位于陸家嘴正大星美影城和五角場萬達影城,讓滬上I-MAX座位數(shù)量立時擴容兩倍。在杭州,也有兩塊新IMAX銀幕將 《唐山大地震》作為揭幕電影。年初《阿凡達》掀起的IMAX熱由馮小剛接了棒,影院對《唐山大地震》的票房信心可見一斑。
說激動,親情震動勝過災害
“親人,永遠是親人”,“他是我的弟弟,他能活著,比什么都好”……雖然片名著眼于“地震”,影片開端的地震特效場面也的確扎實“入肉”,走出影院的觀眾廣泛認為,災害片只是《唐山大地震》的外殼,家庭和親情才是影片催人淚下的要害。抵觸始于23秒的地震之后,一板之下壓著一雙兒女,面對救出一個必定就義另一個的苦楚決定,母親選擇了兒子。此后32年間,意外生還的女兒心結難解,母親終日被愧疚軟禁,因災害而撕裂的家庭,如何重新縫合起來?這正是《唐山大地震》講述的故事。
無論是拍攝拿手的喜劇片還是“突破”的悲情片,馮小剛的聰慧勁兒一直在。面對超過30年的時代跨度和社會變遷,《唐山大地震》悄然繞過了其中難表現(xiàn)的棘手之處,而將親情的價值和作用放大,讓懂得和諒解作為橋梁,成為補充劇中人心靈傷痕的一劑良藥,也觸動了銀幕前的觀眾。讓觀眾哭,馮小剛成功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