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評《2條命》最出色
從最初的《北京娃娃》到《長達半天的歡樂》,以及《2條命:世界上狂野的少年們》《紅孩子》,直到現(xiàn)在的《光年之美國夢》,梳理自己的上述小說作品,春樹自評《2條命》寫得最好,但賣得最差。她說:“這本書是我寫得最累的一本,但是我心里面認為,真正愛好我的讀者必定要看這本書,我其它的書可以不看,尤其是《北京娃娃》,你就當它胡說好了。如果你真的想懂得我,或者想懂得我哪本書寫得最深,那就只有《2條命》了。這個故事從失望走向失望,隱隱有些盼望卻要毀滅一切才干得來盼望和重生,小說以細碎的枝節(jié)領導故事的走向,流露著我和同代人困惑、失望的生存情感。它可以說是全盤體現(xiàn)我價值觀的作品!
在春樹看來,在這個世界上,文學是她用以保護自己和表達需求的唯一兵器與道路,同時也是她的人生坐標。文學的作用就是提示大家,除了生存,人還有一些精力上的需要。她說:“作為作家,我的義務就是寫出讓自己無憾的作品!睂τ谟凶x者非議“80后”作家的創(chuàng)作只在自己“小宇宙”打轉轉,作品單薄蒼白,缺乏社會擔負的說法,春樹感到委屈:“80后的作家還年輕,還有大把時間,對現(xiàn)實的關注和對社會的擔負都是逐步形成的。每個年代的作家都有不同的文風和關注點,你不能請求生活在目前大都市里的作者,都去寫所謂厚重的、有歷史感的作品,這不合理。80后的作家為讀者供給了現(xiàn)階段年輕人的生活范本,現(xiàn)階段年輕人的成長故事,這難道還不夠嗎?”
想當“村上”春樹去鄉(xiāng)下
春樹目前在加緊學習英語和德語。對韓寒、郭敬明等同代作家過著的優(yōu)越生活,春樹并不憧憬:“我不跟別人比較,這沒意義。別人的生活不代表著我想過的生活。我只過我想過的生活。學英語和德語是因為想做一個國際化視角的人,這在當今中國尤其重要。我們國家開端崛起,國民的意識也應當上去,應當走出去,與別人對話。此外,能順暢并正確瀏覽懂得英文小說也是學習英語的一條重要理由!
生活中的春樹隨性、率直,就像《光年之美國夢》里的主人公們一樣,她不肯腳踏實地地待在一個處所,時刻都要去幻想之地,無論達到那個處所是否如意,但過程卻充滿愉悅感。春樹說,她想要過的生活,就是“藝術”化的生活,即旅行、寫作、學習、聽音樂,同時懂得這個社會和自身生存的環(huán)境,業(yè)余時間則用來宣傳環(huán)境保護。對于現(xiàn)在居住的城市北京,春樹并不滿意,她說想做一回“村上”春樹,逃離北京,逃到鄉(xiāng)下去,逃到村莊里。哪里看著舒服,愛好哪里,就打起背包,走向哪里,住在哪里。住習慣了的處所,看習慣了的風景,沒有必要再迷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