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這里,我想說,在過去的時代,沒有影視、沒有紙質新聞媒體的時代,那些熱愛文字的人,他們看過一本好書之后,也是要寫書評的。我認為那時候的書評,類似于現(xiàn)在影視評論,類似于現(xiàn)在的新聞評論,因為當時條件的制約,書是唯一的思想載體。愛好文字的人,他們看書,寫評論,寫出自己對這一本書,或者是那一本書的深刻感觸,也曾給后來人留下很多好文章,甚至是優(yōu)秀的篇章。由此可見,寫書評,也不見得就是壞事情。
當時的人,他們寫書評,抒發(fā)自己的思想,談自己的看法,毫無疑問,他們的文字是對這一本書,或者是那一本書的解析,甚至是思想的延伸。我們常說,橫看城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一件事情,通過我們互不相同的視角,去用心觀察每一件事情,互不相同的人,得出的結果,寫出的感受,有時是不一樣的。況且,一個人的思想,對待某一種事物的看法,總是不能夠徹頭徹尾地完美,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臉上有一個污點,如果他走出家門之前,沒有對著鏡子看自己,如果有人看到了,他很可能會當面指出來。如果一個美女穿衣很鮮亮,皮膚很白皙,走到哪里都把她的細腰扭,遇到熟面孔,一定有人要對她評頭論足,一番贊美。如果是一個八十歲的老太太,她早晨在公園里鍛煉身體,可以練習“拿大頂”,可以“劈叉”,一定要引來路人的目光。這一切產生的后果,一定有人要說話,或者贊美,或者批評,總之一句話。與眾不同的事物,能夠引起共鳴的產物,總是吸引人的眼球,無論是美與丑,都是這樣的結局。
現(xiàn)如今,和過去的時代不同了。我們這一個時代,不但有影視劇,全國各地鋪天蓋地的新聞媒體,而且又跳出一個全球通的“網(wǎng)絡”。在這一個信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寫手,看到好的影視劇,總是想拿起筆來,或者是敲擊鍵盤,談一點自己對這一部影視劇的感觸。我們認為好的就寫好,壞的就寫壞,不好不壞的影視劇,有些作者欣賞之后,也能寫出自己的感悟。因為他用心看過了,況且任何一部影視劇,它既然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我們用審美的情趣出發(fā),總是能夠找出它的不足之處,對之進行批評。我們總是能夠找出它美好的一面,寫出它散發(fā)出來的美感。因為在這一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和延伸都具有兩面性質,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產生,幾乎是共存亡的。
新聞是貼近生活的一種載體。我們國家,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千家萬戶的雞毛蒜皮,每一天層出不窮的新聞事件,曾經(jīng)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這就是生活,每一個新聞的產生,在新聞產生的背后,都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催人淚下,有的讓人義憤填膺,有的歪理邪說,促使我們愛好文字的人,不得不滿腔激情地談一點自己的看法。這些激揚文字,能不能起到激揚渾濁的作用,那是大家的看法。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會產生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些讀者,有的人是寫文的人,有的人是普通工人,有的人是商人,也有從政者等等,各色人等,皆可看到。這說明,新聞評論的文章,影視評論的文章,書評的文章,還是有一定的讀者群體,而且可以不受傳統(tǒng)籬笆墻的制約,可以讓更多的受眾者明白,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
因此我認為,我們愛好文字的人,完全可以拿起筆來,完全可以敲打鍵盤,寫一寫對新聞事件的感悟。好的新聞,需要好的評論,就像是好心情的好文字,需要好的按語一樣,不但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可以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一篇文章。關于評論的文章,它究竟能不能名垂青史,那是后代人的事情,我們的確管不了那么多了。因為我們這一個時代,是一個需要評論的時代。大家有目共睹,無論是影視劇,電視劇,新聞媒體,或者是文化界,繪畫界,書法界,政界,商界——評論之聲,無處不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