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的獨具個性的作風,有意識無意識地契合了這首詞的精力,空靈如水,猶如月之懸空。聽完后,直感到意猶未盡。而王菲作為一個歌星,其閃耀的光芒,并不能遮蔽詞的光芒。在感人至深的同時,只有那詩句如流水一般,隨著悅耳的聲音在身材里穿越。有時候,歌者忘了、詞者忘了,只有激動內斂于心。而這樣的美好聯(lián)合,無疑在潛移默化之中,為詩詞的普及和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之用,因為現(xiàn)實之中不知道蘇軾的大有人在,不知道《水調頭歌》的隨處可見,不讀詩書的人也是多如鴻毛。而這種缺失,通過演唱的方法,對于這樣的人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補充渠道。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最初都是可以譜曲吟唱的,因為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但在長期的傳播中,由于戰(zhàn)亂和其它社會原因,樂譜和舞蹈失傳,才漸漸與音樂和舞蹈離開。早在古代的時候,信息傳播極為艱苦,一封家書都需要漫長的等候。詩歌的傳播和普及,在當時受到極大的局限性,還不能得以有效的方法傳播,而通過譜曲演唱就是最好的載體,為老百姓所愛好和接收。演唱無疑是最具有通俗和傳播性,至少在當時,在相當一部分群體里得到有效傳播,使許多千古佳句得以傳播,也為詩歌的發(fā)展起到推重作用。為人們所傳唱,那時候無疑會使人感到無上的驕傲。無疑為中國詩歌藝術的穿越千年集聚著深厚的社會和精力意義。
在外國為優(yōu)良的詩歌譜曲的也不在少數(shù)。以海涅為例,他的許多抒情詩,由舒曼、舒伯特、門德爾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國大作曲家譜寫成歌曲。其中如《羅蕾萊》、《你好像一朵鮮花》、《北方有一棵松樹》、《乘著歌聲的翅膀》、《我曾在夢中哭泣》等等,更是受到各國作曲家的青睞,被重復譜曲,最少的也有六七十次,最多的《你好像一朵鮮花》竟達到一百六十次以上。海涅這些精美動人的詩篇,在世界范疇內廣泛傳播,與音樂家的譜曲分不開。
種種可以窺見,不是所有優(yōu)良的詩歌,都可以用來譜曲吟唱,但可以吟唱的必定是優(yōu)良的詩歌。因為她不會拋棄人們用這種喜聞樂見的方法表達情感和交換思想。
我想風行歌曲的媚俗,和詩歌的邊沿化,都是當前我們社會見對的問題,如果兩者各取所長,詩歌插上音樂的翅膀,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繁榮,以及和讀者的交換,無疑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一日星期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