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遠嫁匈奴,對鞏固漢與匈奴的關(guān)系,維護民族團結(jié)是有利的,但對于昭君本人卻是不幸的。準確地說,王昭君也成了一種政治工具?梢韵胍,當一個柔美少女騎馬奔向大漠,風沙彌漫,故國依依,一步一回首,駝鈴聲在廣闊的天地之間久久回響,悠遠而蒼涼,這是怎樣一種凄涼?王昭君又該是怎樣一種心情?這種凄涼怎一個悲字了得?據(jù)說,王昭君在馬上撥動琴弦,舞弄琵琶,奏凄蒼哀怨的離別之曲的時候,高飛的大雁被她的凄美驚得折翅而墜,這就是王昭君的“落雁”之譽。王昭君遠嫁了他鄉(xiāng),雖然是自愿的,但也有無奈的成分。走出故鄉(xiāng),她沒能如大雁一樣,返回故鄉(xiāng)半步。歷史上和親的女子比比皆是,比較有名氣的是文成公主,最被人傳誦的是美麗的王昭君。文成公主的贊譽多是傳播民族文化,而王昭君卻多是為她的美麗而凄涼的故事傾倒天下男人。歷史的長河洗刷掉多少悲喜,昭君出塞,為當時的人們創(chuàng)造了和平,王昭君將名垂青史!
三、貂蟬
古代第三大美女貂蟬!懊廊擞嫛敝絮跸s成為傳世佳話,貂蟬素有“閉月”之稱,容俊貌美絕非一般人可比。三國演義有詞贊曰: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zhuǎn)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wěn),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貂蟬的美,美在不僅令世人贊嘆,連月亮見了她也要藏到云彩里去,那其實就是說月宮里的嫦娥也輸她三分,所以人們稱貂蟬有“閉月”之貌。
在民間貂蟬的故事流傳也是有很多版本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進行了詳細的刻畫和描寫,后經(jīng)民間互相傳誦,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大美人。她先戲呂布,引呂殺董卓,成為美談。更令人折服的是當曹操將她送與關(guān)羽時,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將人性發(fā)揮到極點。后有人傳說貂蟬沒死當了尼姑。
《關(guān)公月下斬貂蟬》的故事,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曹操陰險狡詐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關(guān)羽為了不重蹈董卓、呂布的覆轍,閉目竟將她斬于月下。關(guān)公月下斬貂蟬——關(guān)于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度龂萘x》在呂布死了以后,也未對貂蟬作交代。對于關(guān)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gòu)。如果是真事,關(guān)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如果真有關(guān)公斬貂蟬,寧愿相信貂蟬應(yīng)該是撲向刀,是撲劍自戕。國色天香,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這就是王司徒巧施連環(huán)“美人計”的佳話。這依然是美女淪為政治工具的悲壯的歷史故事。在三國演義里,貂蟬的嫵媚傾倒無數(shù)男人,就連女性也為她的美色動容,但對于她的死又何曾不是萬分的惋惜。難道從古到今,是政治必然和美女有關(guān)聯(lián)還是美女總是不自覺的卷入政治的紛爭,有多少人能說的清楚?我覺得有的時候是政治為了某些權(quán)益或利益的紛爭利用了美女;而有的時候是女人或者美女為了私利自己卷入了政治的紛爭。就說當今社會也有好多有姿色的美女不也常常與政治扯不清道不白嗎?
四、楊貴妃
四大美女的最后一位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huán)。楊玉環(huán)在四大美女中獨樹一旗,前人們形容她美艷無比,風情萬種,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楊玉環(huán)的美,美到她一摸盛開的鮮花,花便羞得枝葉收攏花朵合閉,因而被稱為有“羞花”之貌。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睏钣癍h(huán)何以如此迷人,令玄宗神魂顛倒,這當然有原因。楊玉環(huán)不僅姿容出眾,體態(tài)豐腴,肌膚細膩,且面似桃花,是個令人讒涎欲滴的美女。那么人們不禁要問,楊玉環(huán)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戀于她呢?一種是她的天生麗質(zhì),肌膚白皙如“凝脂”;還有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態(tài);再有就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玄宗熟悉音律,會作曲,能舞蹈,楊玉環(huán)身美體豐,嬌艷若花,又擅長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有記載說楊玉環(huán)是個琵琶名手,古書記載: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nèi)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齊奏,當時玄宗興致勃勃,手持羯鼓,楊玉環(huán)彈奏琵琶,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于玄宗而言,當然精于音律的楊玉環(huán)就顯得格外有魅力。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