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般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日里吃穿不愁以外,現(xiàn)代人很講究禮尚往來,喜歡請客吃飯。辦一桌酒席是招待普通客人的最簡單的方式。而要是有婚喪嫁娶、升職、升學,生日等日子,更是要大宴賓客,胡吃海花。而這也衍生了趁請客吃飯斂財?shù)氖虑�。人情債也越來越重�?BR/> 每年的暑假期間,升學宴吃的讓人頭疼。這些年國家高考擴招,每年畢業(yè)的高中生,60%都能上大學,所以,凡是高考登榜的考生家長,幾乎都要請客慶賀,且美其名曰:答謝宴。有的家庭小規(guī)模地請自己的內(nèi)親好友聚一聚,辦那么幾桌,收一點禮金;有的人則是大宴賓朋,把親戚、朋友、同事甚至利用職務之便,把自己的學生、下屬等等都請來參加宴會。這樣辦幾十桌、上百桌的宴席也不在少數(shù)。這一時期,幾乎所有的大小餐館無不賓朋滿座,顧客盈門。
一個比較大的單位或者學校、企業(yè),職工可能幾百上千人的,每年可能有很多人的子女同時考上大學,所以,到了高考錄取階段,幾乎要排著隊請客吃飯,這些單位的職工,每天都要去吃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簡直看得眼花繚亂,喝得天旋地轉(zhuǎn),吃得天昏地暗!實際上,每桌真正吃到口的最多不到三分之二,要剩下三分之一或者更多,而這些剩菜都會倒掉,白酒、啤酒桌上地下橫流,很多人也醉得人事不�。�
還有每年下半年結(jié)婚的人也很多,婚禮宴席上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面。
平時人們要過生日,也會請客祝賀,而有些官員,更是利用這些機會大斂錢財。2001年,某縣縣委書記王某某過一次生日,參加宴席的都是本縣鄉(xiāng)鎮(zhèn)、機關(guān)單位的官員,據(jù)有個鄉(xiāng)長事后說,他去之前帶了3000元,可是到桌上送禮的時候,才看見人們起價都是五千,他趕忙在熟悉的同僚中借了兩千湊夠五千數(shù)。據(jù)說這一次祝壽,王某某收受禮金60多萬元!
細想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請客送禮,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呀!
歡喜的人首先餐館酒店老板,有人說,縣城一家中等規(guī)模的酒店,一個夏季,僅僅是升學宴,就可以賺取全年的支出,而其他時間收入就是凈利潤�?梢�,酒店餐館老板是最喜歡這樣的宴席不斷的。
歡喜的人同時還有請客者,像上面說的那位縣委書記,一次凈賺幾十萬還不是最多的,就是按照普通人請客20桌來算,除去開支部分,每家至少會有幾萬元的收入。
當然,歡喜的人還有商家、生產(chǎn)者、經(jīng)營者,煙酒、肉類、蔬菜的生產(chǎn)者和經(jīng)營者都可以趁機賺錢。間接地促進了地方經(jīng)濟,這也許是這些宴會唯一的好處。
可是,為此發(fā)愁的人也不要在少數(shù)。首先是這些赴宴的人們,他們首先要付出一筆禮金,至少是自己吃那一餐實際花費的幾倍甚至更多;其次是傷身、傷胃,吃出了高血脂、喝出了高血壓,喝出了酒精肝。有的人吃酒宴一年要支出高于自己工資收入的好幾倍,吃成了窮光蛋。甚至背上很重的人情債。
今天我請你,明天你請我,請來請去造成極大的浪費。按照一般情況,吃一次酒宴,送出去的錢可供一個家庭吃三到五天。這造成無益的消耗。
這樣大辦宴席受損失的還有國家。一般一次宴席,酒店餐館收入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可是一般不會有人索取發(fā)票的,這樣國家的稅收就流失了。曾經(jīng)在報上看到有專家建議國家設(shè)立筵席稅,這應該是一種很有見地的意見。可是國家在這些問題上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有效的辦法,讓廣大老百姓失望或者干著急。
吃著那些山珍海味,心里感覺真的不是滋味,再也不是小時候希望吃的那些山珍海味的味道了;現(xiàn)在沒有人會去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了;那些連一筷子都沒有動過的剩菜剩飯,那些滿瓶、半瓶打開的啤酒,也就隨意那么倒掉了。天天如此,沒有人去算一算到底每一天倒掉多少人民幣?我們不是在搞節(jié)約型社會嗎?雖然就在政府部門的眼皮子底下,也沒有人去過問一下,甚至政府官員也會趁機斂財而且比普通百姓斂得更多。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