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百度走一走,就能看到,忙碌一族的疾病比例是逐年攀升。回到現(xiàn)實看看,忙碌一族除了忙,幾乎沒有健身的機會。是他們不想健身嗎?看當下流行的俗語:“四十歲前用命換錢,四十歲后用錢換命。”忙碌一族們對健康的認識是何其深刻!看來不是他們不想健身,而是健身的機會太少了。這機會少在企業(yè)、公司、工作的單位沒有對健身給予重視和保證,所以,真正落實全民健身,關鍵是要保證中青年這忙碌一族的健身機會。要保證他們的健身機會,關鍵是政府通過什么措施來督促企業(yè)、公司、工作單位來保證員工們的健身機會。如果由工作單位通過措施來實施健身運動,這效果比政府的倡導要好得多。
保證員工的健康,是企業(yè)、公司和各工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實際剛好相反,很多企業(yè)公司,為了趕進度,為了追求經(jīng)濟效益,拼命擠壓員工的時間,實際就是在拼命擠壓員工的健康來換取他們的利潤。公司高層是有健身機會的,他們富足的金錢,使他們有豪華的私人健身房,有私人按摩師傅,有充足的健身時間進各種高級的健身俱樂部和場所。而眾多的基層員工呢?工作、工作、還是工作。你別看有《勞動法》,那只是保證錢,而不是保證健康的。里面有八小時工作制的規(guī)定,卻允許加班,這法只是保證員工有加班費而已,并沒有規(guī)定單位要保證員工的健身。相當一部分企業(yè)、公司的工作強度,已經(jīng)剝奪了員工的健身機會。疲憊不堪的員工回家只想好好睡一覺,哪還有心情健身呢?看來,很多忙碌一族,四十歲前是用命在給公司掙錢,四十歲是用自己的血汗錢來保自己的命,最終可能是命沒保住,還讓家庭回到了窮光蛋的行列。作為政府,應該要求轄地的生產(chǎn)工作部門保證員工的健身機會,這不僅是落實《全民健身條例》的問題,更是體現(xiàn)政府和單位管理的人性化問題。
政府對公民的健身可以是倡導,但對企業(yè)、公司、單位則不能只是倡導,應該通過法律或者政府文件硬性規(guī)定。規(guī)定生產(chǎn)工作單位和組織保證員工的健身,把這作為生產(chǎn)單位辦證和年檢的硬性指標之一,并組織人員明察暗訪進行監(jiān)督。這在中國的社會體制里,是能做到的,這措施也是能實現(xiàn)的。企業(yè)、公司和其他生產(chǎn)工作部門從哪些方面來保證員工的健身呢?
一是場地,保證員工在工作的間隙有健身的空間。就像學校,保證學生正常的體育活動,保證學生的課間操,需要足夠的場地一樣。有了場地,員工的健身就能保證。各單位的規(guī)模不一樣,員工多少也不一樣,場地大小也就不一樣,單位組織應該根據(jù)實際保證員工的健身空間。政府應該在單位組織成立提出申請時,或者年檢的時候,把這作為單位的條件之一。實際上,很多企業(yè)公司除了工作場所,連員工宿舍都是眾人擠一屋,哪里還有健身空間呢?沒有場所,員工們哪里去找“工間操”呢?一些特殊的行業(yè),員工一坐或一站就是一天,中間能改變一下姿勢的就是中午的吃飯時間了,那職業(yè)病怎么不生?真的是一個公司、企業(yè)、單位組織找不到健身場所嗎?不是,很多是不愿出場地租賃費;或者場地修建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