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代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后,其財產紛爭風波不斷。季老獨子季承、“關門弟子”錢文忠、季老前秘書李玉潔、李氏干女兒王如紛紛登場,為其財產去向爭執(zhí)不休。之后,季承又寫出一本書,曝出父子長年失和的隱情。近日,此事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季承提出了關于建立季羨林獎金的初步設想,并希望這個設想可以“佐證”他追討在北大保管的季先生文物的意圖——“我們不是為了錢,是為社會做貢獻”。
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再加上網絡輿論的推波助瀾,讓各方都很難堪。目前看由家屬出面建立獎金是有難度的,有網友指責季承:“萬一你父親留下兩億,你只拿出一億呢?另外文物這種東西,還真不好說,還是交給國家比較靠譜。交給北大也行,起碼不會被賣掉。”
法者,所以定分止爭。在確定季老這批可能價值連城的遺產用來做什么之前,首先得確認這些東西歸誰所有。季承反復強調不是為了錢,這顯得沒必要。季老的兒子、季老的外孫繼承或者代位繼承季老的合法遺產,是正大光明的事。季老是中國的文化泰斗,后半生享受著國家極高的待遇,但這不能剝奪季老作為一個普通公民的權利。不能說你是名人,你的遺產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就必須充公,由國家保存,這是侵犯公民的財產權的。
確認這個前提之后,我們再來看看,季老的遺產歸誰?目前,季老的大部分東西,都由北京大學保管。但季承交涉了一年,事情并無實質進展。按季承的自述——北大沒公開說這些東西要歸他,但私下里和季老、和他都說過;且季老當時說要把財產都給他的,當時沒寫東西,“但都當面談了,北大也在場,季老說我這些東西不捐獻了”。得,各方還得繼續(xù)打口水仗。
這個責任,我以為還是應該由北大來承擔。校方如果能出示季老的捐贈書,或者遺囑、遺贈協(xié)議,白紙黑字,季家人自然不會起糾紛;現(xiàn)在你拿不出來,那么依法就得按法定繼承辦,季老的東西得由他的繼承人繼承,說季老與兒子多年失和什么的,那不是剝奪人家繼承權的法定理由。
北大有中國的最好的法學院,季老的相關資料,不說其中的文物價值連城,單說學術研究價值就不可估量,但北大居然愣是沒辦出一個像樣的手續(xù)。如此衙門作風,筆者擔心就算季老的資料全部由北大掌握,也未必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話說十幾年前,歷史風云人物張學良將軍,將他的所有個人資料文件,悉數(shù)捐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愛國將領為什么不能把這些資料捐給大陸的大學呢?后來才知道,在美國大學,這些受捐的資料才真是物盡其用,據(jù)說不僅保管妥善,還有專家學者負責編目、管理并出版,資料的借閱也相當便捷。反觀季老的種種身后事,真是讓人唏噓不已。衙門作風害死人,連已經仙逝的季老也不得安寧。
□波布(上海 律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