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前夕,《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三部上市。
近年來最具娛樂氣息的圖書,肯定是這本書,因為許多人是把它當段子來讀的。該書在第一部和第二部熱銷近40萬冊之后,現(xiàn)在第三部又上市,讓人覺得頗為刺激的是,這回主編“別有用心”地把“零分作文”首次和“滿分作文”放一起。而讓人意外的是,絕大部分網(wǎng)友認為,“零分作文”構(gòu)思巧妙、文風犀利、觀點另類,而“滿分作文”除了華麗的文字和“積極向上”的主題,并沒有更多讓人感到新鮮的東西。
巧合的是,前陣子,一個名為“咱們小學時期的作文必殺結(jié)尾句”網(wǎng)絡調(diào)查走紅網(wǎng)絡。
帖子一亮相,吸引跟帖無數(shù),熱烈投票,網(wǎng)友們紛紛自嘲當年寫過的很傻很天真的作文。而這些作文,幾乎無一例外的,符合主流的作文評判標準,甚至可以獲得高分。這也就可以部分解答我們的困惑,“為什么高考滿分作文,都是這種調(diào)調(diào)?”從這個層面去解讀“零分作文”,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提供的,不光是娛樂!
A 零分PK滿分:這更像是一場“行為藝術(shù)”
據(jù)說,這本《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可以“令閱卷老師怒發(fā)沖冠、令教育專家啞口無言、令天下父母啼笑皆非、令該書的粉絲、網(wǎng)民爆笑吐血”,這或許并不算夸張。
看看一篇《我是九零后》的作文吧,作文深得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的真?zhèn),通遍文章都在那里一本正?jīng)地數(shù)數(shù),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二百四十九……到點了快打鈴了,我要回家吃飯了。老師若是有緣明年再見。”
作者的言外之意莫非是“我就是一個挑戰(zhàn)正統(tǒng)考試、螳臂擋車的二百五” ?作者用一種雷人、搞笑、荒誕、又不失機趣的方式,完成了他的“行為藝術(shù)”。
如果說這類以搞笑為目的的作文,被判零分,還“名至實歸”的話,而另一些零分作文,卻除了擁有戲謔的語言、超無厘頭的邏輯、時尚前衛(wèi)的網(wǎng)絡元素。
此外,還有一種天生的“零分氣質(zhì)”,也就是“思想頹廢、不健康甚至錯誤”。這類作文分為三類:一是憤世嫉俗型,此類作文以激烈的言辭來表達對社會上各種現(xiàn)象的不滿;二是玩世不恭、惡搞型,以調(diào)侃社會、調(diào)侃高考為樂子,本著娛樂至上的大無畏精神將“嚴肅”的高考活動戲弄一番;三是挑戰(zhàn)高考型,此類作文表現(xiàn)的是對高考極端的反對和抵觸,甚至厭倦。
《讀者》雜志曾刊登過一篇題為《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的高考零分作文。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高考零分作文的“標準樣本”,它帶著黑色幽默的氣質(zhì),角度新穎而刁鉆,行文流暢而老道,見解不乏深刻和獨到……但,它“天生反骨”,它零分的命運,無法逃避。
“看到這個作文題目,我笑了,監(jiān)考老師有點緊張,他沒見過一個男生笑得花枝亂顫的樣子。
我感到有點兒搞笑,竟然差點兒猜到了題目。我本來押了一道《給北大校長的一封信》,因為那位剛剛退下的北大校長,曾對他的學生們唱起《隱形的翅膀》,一夜之間成為青春期男女生的偶像。一位儒雅的校長,帶著對學生們的理解和愛,一同唱起自強不息的歌曲,這是一幅多么溫馨的畫面。而能到他的大學里讀書,又將是一件幸福無邊的事情。他老人家,在學生的心里插上了一雙翅膀……”
這篇著名的高考零分作文,一開篇就用這種淡淡的嘲諷的語氣,確立了它不羈的風格。事實上,作者通過此文表達的,卻是一個讓人深思和不安的主題,因為教育資源上的得天獨厚,北京的考生生來就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外地的孩子上北大要分數(shù)驚人,這里的孩子還沒考已平添很多分。”
這樣一篇不失現(xiàn)實感的作文,是否該給零分,這也正是這本書最大的爭議所在。編者的序言如此評價零分作文:“我們可以打個比方,高考就像一場熱鬧的春晚,滿分作文是用來弘揚主旋律的,就像張也的《走進新時代》;而零分作文只是娛樂大眾的,就像小沈陽演的小品《不差錢》。”
也許這個比喻有失公允,因為小沈陽可以憑《不差錢》名利雙收,但高考學生,卻絕對不可能因為這些可以“娛樂大眾”的作文,獲得高分。
高考中能獲得高分的作文似乎只有一種:格調(diào)向上、青春勵志、弘揚真善美……當然,最好還有華麗的文字、海量的引用、大量的排比這類“炫技”式表演。
比如一篇同題的滿分作文《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曾寫道:“卷中有山水。”不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前人的話猶在耳畔。讀書是一種感悟的過程。那一本本書就仿佛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越歷史的長河,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于是我看見蘇東坡在明月下起舞,高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看見梭羅獨自坐在瓦爾登湖垂釣一天星河,臉上是不盡的悠然……
當把這兩篇滿分作文和零分作文放一起時,從某種效果上講,它更像是一場主題關(guān)乎教育的“行為藝術(shù)”,對某些現(xiàn)行的作文方式,形成了一種微妙的暗示和嘲諷。它似乎形成了一個話題,至少能反映一點:在高考閱卷老師和讀者的價取向方面,零分作文恰好影射了我們對于“說讓人難堪的真話”“說美麗的謊言”之間的搖擺。
B“實話”PK“假話”:得零分與得滿分哪個更難
林嫣是供職于廣州某新派媒體的80后,一天閑得無聊,從當年的作文簿里總結(jié)出當年屢試不爽的二十多條固定句式,如“今天在馬路邊撿到1毛錢,交給了警察叔叔……叔叔表揚了我,樂得我一蹦三尺高”;“那一刻,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雷鋒叔叔的身影……我毅然舉起心愛的小豬存錢罐,砸了,把所有硬幣都捐給災區(qū)小朋友”……
這便于后來引發(fā)數(shù)萬網(wǎng)友跟帖的網(wǎng)絡民調(diào)“咱們小學時期的作文必殺結(jié)尾句”的發(fā)端。
網(wǎng)友們蜂擁而至參與投票,評出當年作文簿上出鏡率最高的話是:“自十一屆XX全會以來”;其他選項還包括——“我愛我家、更愛我偉大的祖國”;“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小朋友,謝謝你,你叫什么名字?——不用謝,我叫紅領巾……”; “在燈光下,看著媽媽的白發(fā),我……淚流滿面……我一定要……”等等。
而2010年,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一等作文的評分標準仍舊強調(diào)“思想向上”。 在許多網(wǎng)友看來,許多高考作文空洞而乏味,說教味道撲面,是典型的“八股文”,但誰讓它們“思想積極而向上”呢?在網(wǎng)友和高考評卷老師那里,他們各自有一套作文“審美”標準,這兩套標準有時甚至是對立和沖突的,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更深諳后一種標準,他們知道如何投其所好,炮制一篇高分作文。而上述作文簿上出鏡率最高的話,便是這種“投其所好”作用之下的產(chǎn)物。而這一套話語方式,在如今的孩子作文中,不過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而已。
北京零分作文:《北京的符號》之“北京房價” 有這樣一段:
關(guān)于金錢,我沒什么概念。好在比較喜歡具象思維,趕緊換算一下,想起來比較容易。
假如我是個農(nóng)民,一個人,有一畝地已經(jīng)不錯了。一年種兩次,一次小麥,一次玉米,一年能掙個800塊,再加上養(yǎng)一群鴨子,賣點鴨蛋,估計最多也就能掙1000塊。想要在上海那郊買套像樣的房子,我得不吃不喝地耕種1000年。
你不得不承認,作者說出了都市人的尷尬,但說這樣的“實話”,至少在高考場上,是不大容易得到喝彩的!
80后韓寒在博客中說,中國人第一次被教會說謊是在作文中。
眼下,最廣為人知的是那位叫韓峰的局長“叔叔”,出人意料的是,韓寒卻在博客中強烈建議網(wǎng)民們放過這位干部,在他看來,比起那些已習慣性浸泡在謊言中的官場人士,這位寫日記的“叔叔”已足夠真誠。
但很顯然,寫一篇零分作文比滿分作文更難,因為很少有考生,會在這樣一個某種程度上決定未來生活軌跡的場合,玩一次“真心話大冒險”!
今天的孩子們
還在用這些句子嗎?
網(wǎng)友盤點往昔作文十大“流行金句”
1.“同學們看著清潔的教室,擦著額頭上的汗水笑了……”
(用于描寫大掃除之后)
2.問:“小朋友,謝謝你,你叫什么名字?”(用于扶老人過馬路等好人好事之后)
答:“我叫紅領巾。”
(黃金必殺句。
3“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我們來到了XX公園春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假山。”
“在夕陽的余暉下,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XX,我會永遠記得這快樂而有意義的一天!”
(為什么每次春游回來都要寫周記?)
4.“我愛我的家,更愛我偉大的祖國!”
“望著緩緩升起的紅旗,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5.“買東西的時候阿姨多找了2角錢。低頭看到胸前飄揚的紅領巾,就退回去了。”
再然后就是:我低下頭,發(fā)覺胸前的紅領巾更加鮮艷了 。
6.“今天是我第一次洗衣服,今天是我第一次洗碗,今天是我第一次疊被子,今天是我第一次……”
(“第一次”果然都很有紀念價值)
7.無數(shù)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們比起來,我的心里慚愧極了……”
“五星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
(童年過得真不輕松啊……)
8.每當遇到困難想退縮時,腦海中忽然閃過XX(張海迪大姐姐等)的身影,比起她我的這點困難算什么。
(顯然那時候我們跟他們是完全不認識的,怎么這么愛裝“熟”?)
9.燭光下,看著媽媽布滿老繭的手那么靈巧地幫我織毛衣,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流出來”
10.今天是教師節(jié),老師們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那天。小王老師使盡了全身的力量和我們上最后一節(jié)課……可是小王老師只教了我們一個學期就患癌癥死去了……我們是多懷念他啊……
(小學時為了感人,很多老師就這樣患絕癥死了)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