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不香了。印有“黑龍江五常香稻種植基地”等字樣的袋裝“特級稻花香”,居然是用雜牌米摻和、經(jīng)拋光機打磨再添加香精后“整容”出來的。此事經(jīng)央視等媒體曝光后,近日已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應。
米飯是國人每餐必不可少的主食,而且吃高級米的人越來越多。想不到,一向大牌的東北“五常香米”也沒有逃脫被摻雜使假的厄運,也許“稻花香”從此就臭名遠播了。
食品安全是個老話題了,卻總是不斷翻出消息。哇哇墜地的嬰兒遭遇“毒奶粉”,白發(fā)老人遭遇假冒保健品,“童叟無欺”的傳統(tǒng)美德蕩然無存。昨天在幾大消息網(wǎng)站上看到這樣的標題:《衛(wèi)生部:今年清算出2.5萬噸未燒毀問題奶粉》、《衛(wèi)生部回應:青!叭矍璋贰蹦谭圻在調查中》。真的難以想象,毒害這么多全國嬰兒的奶粉,怎么到現(xiàn)在還沒全部燒毀,怎么逝世灰復燃的毒奶粉事件還在調查中?
要說學術論文造假,總不至于逝世人。可是食品造假,那真是要吃逝世人的。在什么好賣就造假什么的嚴酷現(xiàn)實里,國人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沉重。人們不止一次地切齒仇恨,那些奸商為牟利已經(jīng)喪盡天良;人們也不止一次感嘆,在我們這個國家里違法成本實在太低。
“你要是自己吃,我就推薦你萬昌米,我自己不吃五常米,給拋光加香了!遍L春一個糧油批發(fā)市場的一名女攤主還是有點良心的,告訴“自己吃”的顧客不要買“拋光香精米”。從中可見,“問題大米”在當?shù)匾呀?jīng)不是機密,而且加工這些大米的也不僅僅是地下小作坊,而是有必定范圍的加工廠和前店后廠式的大型糧油批發(fā)市場。那么,當?shù)氐氖称钒踩O(jiān)管部門,當?shù)氐馁|檢、工商、食品衛(wèi)生等職能部門,是不可能不知情的。可為什么任由這種“問題大米”在市場上泛濫呢?看來,只有一種說明,那就是處所保護主義。
也許正是在處所“保護傘”下,造假者才會認為這樣的造假“很正!。于是,每年只有80萬噸產(chǎn)量的五常大米,可以有近1000萬噸的量銷往全國各地?珊薨。珖卸嗌偌彝サ牟妥罃[上了這些假冒大米,又有多少企事業(yè)單位的食堂和酒店餐館在給食客吃這些假冒大米?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試問:職能部門的義務哪里去了?執(zhí)法人員的良知哪里去了?難道非要等到媒體曝光了,才被動地去作為一下嗎?□本報首席評論員 王國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