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門口十歲娃命令爺爺系鞋帶 百姓記者拍下街頭“震驚”一幕
我是一名普通市民,前天遇到了一件令人非常震驚的事,想和大家說說……
6日下午4點左右,我去學(xué)校接女兒放學(xué),在學(xué)校門口等孩子出來時,一個穿紅衣服的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從學(xué)校里蹦蹦跳跳地跑出來。男孩邊跑邊玩著手里的游戲卡片。在學(xué)校門口接小男孩的是一位六七十歲的大爺,這位老人應(yīng)該是小男孩的爺爺或姥爺。孩子一邊走一邊玩,老人看孩子玩的投入,怕他走到機動車道上,就不時得拽拽他的衣服。
沒走出幾米遠(yuǎn),老人拽住孩子告訴他說:“鞋帶開了,系上再玩。”可男孩不但沒有彎腰去系鞋帶,竟然連看都不看老人一眼,把腳往外一伸,說了句:“給我系上”。老人先是一愣,遲疑的看了看男孩,男孩還是沒有停下手中的游戲卡片,還有些不耐煩,又催促說:“系上。”老人沒再說話,彎下腰,給男孩系鞋帶兒。孩子就這樣坦然的伸著腳讓老人系鞋帶,他的眼睛一刻也沒有從手中的玩具中離開過……
我將這一幕拍下來,現(xiàn)在就在我的手機里。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我都覺得心里不舒服,到底錯在誰,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百姓記者 李先生 報道
記者調(diào)查
孩子太自我,市民稱很可怕
昨日,接到李先生的報道之后,記者就此事采訪了部分市民。對于此事,市民們還是做了冷靜分析和客觀評價。
有部分受訪的市民為孩子的將來擔(dān)心,“孩子這樣過于自我的做法太可怕了。眼前是他的親人,孩子都能這樣冷漠,如果是別人,孩子又會怎么想呢,他會照顧別人的感受么,他的將來又會怎么樣?”市民穆先生說。柴女士想得更深入一些,不應(yīng)該對孩子做過多的批評,反而家長們應(yīng)該好好反省,“也許孩子是無意的,也許他只是玩心太重,這一點可以理解。但也許這就是個苗頭,教育就是要防微杜漸,家長不能縱容孩子養(yǎng)成自我的性格,等孩子成年后對父母做出同樣的舉動,那時后悔就晚了。”
市民劉大爺說,同樣作為老年人,他非常理解這件事另外一個角色的心理,“現(xiàn)在大家都是站在旁觀者的位置去看這件事情。我相信一半以上的父母和爺爺奶奶愿意為自己的孩子系鞋帶或者做其他孩子能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天性吧,尤其上了年紀(jì),就更喜歡兒孫了,我本身不提倡這種行為,只是客觀地去評價一下。”
專家建言
孩子教育,要防微杜漸
隨后,記者就此事咨詢了部分教育和心理專家。幼兒教育心理咨詢師高女士說,單從這一事件來說,不宜對孩子妄加評論。但是,做父母的都有責(zé)任對孩子的教育負(fù)責(zé),凡事都應(yīng)該本著防微杜漸的原則,尤其是孩子年幼時期,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機感,不能讓孩子滋生不良苗頭。
高女士說,圖片中男孩的表現(xiàn),是自我意識過強的外在表現(xiàn),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孩子,“在潛意識里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切都以他自己為中心。如果孩子從小就這么不懂得體諒別人,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來說,并非一件好事。”“孩子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孩子的表現(xiàn),都是受家人的影響,家長們一定要謹(jǐn)慎。”高女士分析。
高女士還講到了隔代教育問題,“總體來講,目前五六十歲的爺爺奶奶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很多,對隔代教育更加理性,但是‘隔代親問題’仍然沒有緩解。這個階段的老人社會功能逐漸喪失,會進(jìn)入一次情感再分配期,從工作上轉(zhuǎn)移出來的精力會加注到下一代人身上,這是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過程。”因此高女士認(rèn)為,年輕人不應(yīng)該把溺愛孩子的巴掌打在老人身上,而應(yīng)該選擇合理的方式,去干預(yù)這種溺愛的隔代教育。
老人被迫“倒行孝”
讓網(wǎng)友不能接受
“我會給他一記耳光”
昨日,記者也把此事通過商報熱線網(wǎng)上聊(QQ100899181)和商報微博與網(wǎng)友們分享。沒想到小男孩對老人的舉動激怒了部分網(wǎng)友,有網(wǎng)友留言說要給孩子一耳光。
山東商報: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放學(xué)后只顧擺弄手中的玩具,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鞋帶開了,一旁的爺爺提醒孫子將鞋帶系上,孩子卻一伸腳說,“你給我系上”。爺爺蹲下,替孫子系上了鞋帶……如果這事發(fā)生在您身邊,您的看法或做法是什么?如果您是這孩子的家長,看到孩子如此您的感受又是怎樣,您會對這位孩子說什么?
暴走:
棋樂融融:“我會給他一記耳光……”
姚立峰:“孫子的家庭地位不僅超過爺爺,都趕上祖宗了!”
剖析:
3458013:“用‘為了孩子著想’,把孩子捧在手心里,關(guān)在溫室里培養(yǎng),現(xiàn)在的孩子很少有夢想,我認(rèn)為九成九都是家長過于溺愛造成的。”
貝殼里的魚:“ 孩子沒錯,找家長吧……子不教,父之過……”
金絲雀:“孩子自己的事情應(yīng)該讓他自己解決,不應(yīng)該按他的要求去做。這樣的嬌慣,使他永遠(yuǎn)走不出依靠他人的習(xí)慣,對他的成長不利。”
為難:
愛上你愛上西藏:“現(xiàn)在愛孩子,越來越難了,想愛多點又怕是溺愛,可又不能不愛。”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