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濟南12月22日專電(記者劉寶森、孫曉輝)22日正值冬至日,孟子故里山東鄒城市天色陰沉、冬雨零落,位于鄒城東北的孟林里,農(nóng)歷乙未年冬至祭孟大典在這里舉行。
上午10時,隨著一聲“啟扉”,孟林享殿門緩緩開啟,在肅穆莊嚴的北宋官制的釋奠雅樂《凝安之曲》聲中,樂生、舞生、禮生就位,初獻官、亞獻官、終獻官、分獻官身著宋制祭祀古裝,沿著神道肅穆緩步進入宋封鄒國公孟子享殿院內(nèi)。
武舞者手持干、戚,文舞者手持籥、雉尾羽,在神道兩側(cè)翩翩起舞。裊裊青煙中,孟子第75代嫡次孫孟祥居鄭重地跪念祝文“四基山麓 昌平之鄉(xiāng) 孕育孔孟 源遠流長……三遷擇鄰 學宮得傍……”
祭孟大典是專為祭祀孟子而還原的大型禮樂章程,屬于“周禮”中的吉禮,集樂、歌、舞、禮于一體。
據(jù)了解,與去年冬至日的民間“公祭”不同,今年祭孟活動是家祭,并且地點選在安葬孟子的孟林,初獻官、亞獻官、終獻官、分獻官皆為孟氏后裔。祝文撰寫者、鄒城民間文化學者董偉說,孟氏家祭是經(jīng)朝廷獲準沿襲下來的,與一般民間家族祭典截然不同。
“祭孟大典所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按照宋制禮制祭拜孟子,用傳統(tǒng)禮樂、四佾舞等集中表現(xiàn)儒家思想文化,既體現(xiàn)了對先祖的尊重,也有利于把原汁原味的禮樂文化傳承下去,把孟子思想精華傳承下去!泵舷榫诱f。
文化復興、禮樂先行。近年來鄒城市非遺傳承中心聯(lián)合董偉等本地民間文化學者,通過收集、對比禮器、祭器以及各個朝代的樂舞圖文,挖掘出宋代祭孟雅樂及四佾舞圖文,從樂譜、服飾、樂器、禮器、祭器、祭祀程序等方面,還原了宋代《政和五禮新儀》中記載的古代禮儀以及首次祭祀孟子的十一篇律呂譜,開創(chuàng)了復原鄒魯禮樂新的里程碑。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發(fā)揚光大孔子學說,復興儒學,成為繼孔子之后重要的儒家傳人和先秦原始儒學理論體系的主要奠基人。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