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9月30日訊 今年60歲的岳東銀,一位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女性,卻用自己的品格、責任和追求,影響著子孫,凝聚著一個和諧向上的家庭,并舉全家之力創(chuàng)建老年公寓,為300多位老人營造了和美大家庭。
岳東銀親自給老人洗腳示范
樂善好施 繪就真善桑榆景
岳東銀是一個善良的人,凡是對他人好、對社會有益的事,即使自己吃虧,她也感到幸福。
結婚后,岳冬銀對公婆象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她的公公身患偏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公公大小便失禁,作為兒媳的她,就像親閨女一樣為公公擦洗,照顧得無微不至。32歲那年,她開始學習裁剪,生性要強的她,不分晝夜的干,再加上人緣好、做工細,生意越做越大,在聊城開辦了服裝廠。生意大了,事務多了,但她始終沒有忘記父老鄉(xiāng)親,擠時間也要回家給村里人做衣服、送衣服,無償奉獻十幾年。42歲,她買了4輛客車跑客運,有時跟著司機一起跑長途,遇見乘車回家的學生就免收或者只收一半車費,連司機也著急地說“你不要跟著了,這樣咱們一分錢也掙不了”。凡是熟識她的人都說東銀是個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人。隨著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她逐步萌生了“為天下老人盡孝”的想法,她動員家人,把多年積攢的錢,全部投入到養(yǎng)老事業(yè)中去,為更多的老人盡孝!
敬老養(yǎng)老 撐起一片晚晴天
隨著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她逐步萌生了“為天下老人盡孝”的想法,她動員家人,把多年積攢的錢,全部投入到養(yǎng)老事業(yè)中去,為更多的老人盡孝!
岳東銀說起辦老年公寓仍然心情激動。錢不夠,她動員家人東拼西湊;地難批,她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跑,風雨無阻。有一年冬天,正值下雪,她去市政辦理公寓手續(xù),下樓時不慎滑倒,膝蓋磕掉兩塊軟骨,做完手術還沒拆線,又去民政局,工作人員說,“她攙扶岳總上樓時,都感覺到她的腿在顫抖,吃力的上去摟,在寒冷的冬天,岳總的頭發(fā)都濕了”。這個當時已年近半百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以一個女人的堅韌與堅強,鍥而不舍,經(jīng)過六年努力,終于建成了聊城周邊設施一流的鴻福老年公寓。公寓營業(yè)后,她又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公寓的管理上。時時想著老人,處處為了老人,只為做事,不圖賺錢。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醫(yī)療保障,她將創(chuàng)立的鴻福醫(yī)院依托在有心腦血管專長的聊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管理,并為公寓以及周邊小區(qū)的低保、孤寡、高齡老人提供免費查體等服務。
“這里不僅花錢最少,吃得好,服務也沒得挑。”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向我們稱。她曾經(jīng)在家里有兒女雇的保姆伺候著,偶然一次來公寓待了一天后,回家就把保姆辭掉,“我覺得這里比家里還好。”但當時公寓所有房間都已住滿,岳東銀聽后,讓一位管理主任騰出辦公室給老人住。
在岳東銀眼里,老人們就是自己的親爹、親娘。她把自己的家就安在公寓里面,每天為老人梳頭、洗腳,一心想著他們的冷暖、膳食,不分晝夜呆在公寓,守候在他們身邊。“每天24小時,只有睡覺的5個小時是屬于她自己的。每天忙完公寓的事情回去就睡,睡醒接著忙,有時回家坐在沙發(fā)上就能睡著,我們做孩子的看著都心疼。”兒媳對我們說著這一幕,眼圈里淚光閃閃。60歲的岳東銀睡倒在沙發(fā)上的場景,讓人感受到了這位同樣需要被照顧的老人為工作所付出的辛勞,而背后的辛酸又有多少他人不能體會得呢。
隨著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岳東銀的兩個兒子、兒媳也參與到公寓的管理服務中來,他們和母親一樣,為了每天能夠及時投入到工作中,從原來寬敞的家里搬到了公寓來住。因公寓的擴建,再加上公寓管理,她的兩個兒子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吃飯時困的都掉筷子。為讓老人吃得好一點,他們定期去濟南南部山區(qū),到農(nóng)戶家挨家挨戶買最新鮮的谷子,碾成小米,攙著核桃、杏仁、芝麻給老人們做粥喝;一出差就買特色水果、軟點心給大家嘗鮮;就連菜市場的攤主也知道,每天只要鴻福公寓的人來買菜,一定選最好最新鮮的……這些日久形成的“默契”和“習慣”,是沉甸甸的責任,更是深切的情懷,在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里發(fā)酵、生香,直至滲透到基因里,擴散到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