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4月9日訊 今天,在沂蒙大地上有這樣的一個家庭,他們堅持28年如一日擁軍擁屬,扶危助困,捐資助學,鋪路修橋……他們從不放過身邊每一個做好事的機會,幾十年如一日累計將辛苦創(chuàng)業(yè)所得的200余萬元錢物用于了慈善事業(yè),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偉大的沂蒙精神,家里所擺放的兩千余面錦旗,就是對這個“好人”家庭的最好詮釋。他們就是被稱為“沂蒙好人”的蘭山區(qū)銀雀山街道梨杭社區(qū)居民岳勤祥和他的家人。
岳勤祥一家獲得的錦旗
岳勤祥
岳勤祥
第一面錦旗改變了全家的追求
岳勤祥一家做好事,始于擁軍。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不久的沂蒙山區(qū)還是一片貧窮落后的面貌,能吃苦、頭腦靈活的岳勤祥瞅準了機會,承包了村里的磚窯廠。由于他的誠實肯干,幾年的時間,大字不識幾個的岳勤祥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一年夏天,武警臨沂支隊某中隊指導員找到岳勤祥,想買幾百塊磚修補中隊的訓練場。“當兵的要用磚,來拉就是,我怎么能要你們的錢。”就這樣,岳勤祥把指導員塞到手里的硬推了回去。這是岳勤祥一家的第一次擁軍經(jīng)歷。
當年,武警臨沂支隊官兵為他送來了“軍民魚水情深”的錦旗,這也是他們?nèi)沂盏降牡谝幻驽\旗。全家喜出望外的地撫摸著它,也堅定了他要堅持一輩子擁軍的信念。
從此以后,無論磚廠效益好壞,岳勤祥都會帶著兒子雷打不動地在每年建軍節(jié)、春節(jié)、中秋節(jié)到駐地武警部隊慰問戰(zhàn)士。在經(jīng)營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依然不忘人民子弟兵,甚至不惜借錢也要堅持慰問子弟兵,看到子弟兵在生活工作上有困難,總會幫一把。
就這樣,通過一次次擁軍,一次次受到部隊官兵的感染,岳勤祥一家又有了一個新的人生追求:部隊官兵站崗執(zhí)勤為的是保家衛(wèi)國,為的是全國人民都能過上好日子,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芤矠槔щy群眾多做點好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梨杭還是個遠近聞名的窮村,孩子們上學的路都是土路,在到學校的必經(jīng)之路上還橫著一條小溝,孩子們在路過的時候經(jīng)常要赤腳過去。得知這一情況后,岳勤祥和老伴一商量,自掏腰包修了8里多的路,孩子們上學的道路算是有了保障。1995年,學校教室被有關(guān)部門檢測為危房,可村里當時沒有資金對校舍進行改造,全家知道這一情況后,又主動免費提供上千方紅磚,幫村里蓋起了一棟兩層的教學樓,接下來他又將學校的操場重新墊了一遍,為學校建了圍墻,讓孩子們有了一個更舒心的學習環(huán)境。接下來的幾年里,岳勤祥一家先后為銀雀山中學、臨沂醫(yī)專、臨沂八中等多家學校進行了無私捐建。
2000余面錦旗是全家最大的財富
“這面是武警的,這是沂南的,這是學校的,這是郯城的……”在平房旁邊的一間倉庫里,岳勤祥和老伴拿出了一小部分的錦旗,仔細地鋪在地面上,每鋪上一面便向筆者講起這面錦旗背后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有修橋鋪路的,有助人為樂的,有部隊感謝的,也有幫扶困難的,而這也正是岳勤祥這么多年所換來的“財富”。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