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100周年。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曾寫下“可憐橫草盡飛騰”的詩句,形容這場大戰(zhàn)的慘烈。
明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70周年。全球逾20億人口卷入了這場浩劫。僅日本軍國主義的對華侵略,就造成3500多萬中國軍民的傷亡。
聯合國建立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慘痛經歷之上,她寄托著全世界對共建和平、共守安寧的殷切期盼。為此,聯合國憲章描繪了一幅共建美好世界的宏偉畫卷。在這個世界中:
我們應該平等相待。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必須恪守。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踐,必須尊重。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的權利,必須維護。
我們應該開放包容。敞開海納百川的胸懷,才能打開對話交流的大門,才能實現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傳統(tǒng)國家的和諧相處。
我們應該合作共贏。要把本國利益同他國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只有相互補臺,才能好戲連臺。各國應該共同倡導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一起反對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
我們應該講求公道。要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用公正合理的規(guī)則來明是非、化爭端;在國際法框架內促和平、謀發(fā)展。各方應該共同維護聯合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
主席先生,
從加沙到伊拉克,從中非到南蘇丹,我們這個世界很不安寧。
面對戰(zhàn)火吞噬的生命,我們必須自問:怎樣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面對顛沛流離的婦孺,我們必須自問:何時才能讓他們踏上回家的道路?
面對沖突不斷的廝殺,我們必須自問:如何才能打開一扇持久和平的大門?
中國的回答是:
第一,堅持政治解決。鑄劍為犁固然費時費力,但歷史和現實都反復證明,以暴制暴,不會換來持久和平;使用武力,產生的問題將多于答案。
采取強制行動應由安理會授權。如果把本國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隨意干涉別國內政,甚至搞政權更迭,將被國際公理拷問其正當性何在?
第二,兼顧各方利益。沖突各方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談判中溝通彼此關切,努力相向而行;在協商中實現合理訴求,爭取互諒互讓。
國際社會在斡旋調解時,要主持公道正義,保持客觀平衡,不能拉一派打一派,更不能借機謀取私利。
第三,推進民族和解。當前,武裝沖突大多與民族宗教矛盾相互交織。民族和解進程應該同政治解決進程雙軌并行。
各方各派要踐行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培育力行容恕的文化,鏟除仇恨報復的種子,讓沖突后的土壤生長出包容和親善的果實。
第四,踐行多邊主義。應該全面、充分發(fā)揮聯合國的作用,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聯合國憲章第七章不是安理會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唯一手段,第六章賦予的預防、斡旋和調解工具更要用好用足。
要發(fā)揮區(qū)域組織和地區(qū)國家熟悉本地區(qū)事務的優(yōu)勢,支持他們通過地區(qū)方式解決地區(qū)問題。
主席先生,
—烏克蘭內亂令人擔憂。我們歡迎和支持明斯克;饏f議,敦促烏克蘭各方切實執(zhí)行,并通過政治對話和談判尋求全面、持久、平衡的政治解決方案。
中國希望看到一個各民族和諧相處,與各國和平共處的烏克蘭。這也是烏克蘭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之計。
中國主張聯合國為妥善解決烏克蘭危機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支持國際社會為緩解烏克蘭東部人道局勢所做的建設性努力。
—中國支持伊拉克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努力。伊拉克成立新政府是一個重要契機。希望伊拉克政府帶領人民本著包容與和解精神,共同致力于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