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泰山網(wǎng)9月16日訊(記者 寧耀輝)作為本次“名博網(wǎng)媒關注山東民營經(jīng)濟”采訪臨沂市行程的首站,沂蒙革命紀念館別具意義。9月16日,“名博網(wǎng)媒關注山東民營經(jīng)濟”采訪團40余名代表一行首先來到臨沂沂蒙革命紀念館參觀采訪。
沂蒙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90多年的革命歷史中塑造的新精神。沂蒙革命紀念館,是“沂蒙精神”的集中展現(xiàn)。帶著對“沂蒙精神”的崇敬與追求,40余名名博網(wǎng)媒代表采訪團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通過歷史的足跡追尋振奮人心的“沂蒙精神”。
習總書記話心中“沂蒙精神”
沂蒙革命紀念館,于2013年4月26日正式開館。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qū),有著關榮傳統(tǒng)、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fā)揚光大。”
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這句對“沂蒙精神”充分肯定的話語被鐫刻在紀念館正門大廳的墻壁兩側(cè)。一座沂蒙人民冒險支援前線、浴血奮戰(zhàn)的雕塑坐落于正門展廳內(nèi),顯得格外莊嚴與肅穆。
三大主題展館講述沂蒙革命歷史
紀念館共分沂蒙精神展、黨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展覽與沂蒙黨史館三大主題部分。從撒播革命火種,經(jīng)歷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再到改革開放以及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成果,“沂蒙精神”的中心主題貫穿紀念館始末。
沂蒙精神館主要展示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和人民軍隊帶領沂蒙群眾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斗爭,黨政軍與沂蒙兒女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偉大的沂蒙精神。
黨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展覽,主要展現(xiàn)在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與沂蒙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建立深厚的魚水情誼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聯(lián)系,形成以人民群眾為核心的群眾路線,贏得億萬沂蒙兒女擁護,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做主,凝聚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強大力量,開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
而在沂蒙黨史館內(nèi),陳列著沂蒙根據(jù)地、解放區(qū)黨史文獻資料、文物、影像資料以及黨史圖書,重點展示沂蒙根據(jù)地、解放區(qū)黨政軍民開展革命斗爭的資料,承擔著沂蒙黨史文獻資料貯存、研究、查閱等職能,是開展黨史和沂蒙精神研究、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與窗口。
沂蒙軍民魚水深情譜寫“沂蒙精神”贊歌
“沂蒙精神展”是紀念館的主體核心。
“朔風吹寒屋,血衣刺心骨。新嫂取新被,洗拆忙翁故。夕陽西山落,溫暖如新初。一碗雞蛋湯,情深透肺腑。”這是展示在革命紀念館內(nèi)一首反映沂蒙軍民魚水深情的打油詩。
紀念館內(nèi)還陳列著“乳汁救傷員的紅嫂明德英”、“擁軍模范王步榮”、“舍子擁軍——方蘭亭”、“寧死不屈的呂寶蘭”、“永遠的新娘——李鳳蘭”等沂蒙紅嫂擁軍支前的感人故事,讓人觀后為之動容。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zhàn)爭歲月里,沂蒙人民懷著對黨的無比忠誠,對人民軍隊的無限深情,一切為前線,一切為勝利,一口飯做軍糧,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zhàn)場,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軍民魚水情。
紀念館內(nèi)的各式雕塑景觀同樣是展館內(nèi)的亮點。“紅嫂乳汁救傷員”雕塑、“村民民主選舉大會”豆選場景、“沂蒙群眾手推車支援前線”等均充分再現(xiàn)歷史場景,充分展現(xiàn)沂蒙軍民魚水深情與翻身當家做主的歷史情節(ji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