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弘揚沂蒙精神 踐行群眾路線
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lián)播》
齊魯網3月24日訊(山東臺 陳琛 徐慧 鞏勝義 陳洋 臨沂臺 曹磊 馬強)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lián)播》報道,誕生于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沂蒙精神,以“愛黨愛軍、開拓進取、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的豐富內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黨員群眾努力奮斗。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臨沂市以沂蒙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基地為載體,大力弘揚沂蒙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在山東沂蒙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基地——孟良崮戰(zhàn)役紀念館,前來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黨員干部絡繹不絕。一件件歷史實物,一張張珍貴照片,一個個感人故事,讓參觀者經歷著一場精神的洗禮。
學員宋強說:“更讓我進一步明白了一個道理,群眾才是我們黨最大的財富,只要我們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我們黨的事業(yè)就會蒸蒸日上。”
在孟良崮革命烈士墓區(qū),一座座墓碑靜靜地矗立,八路軍女干部陳若克和剛剛出生幾天的孩子就安息在此。
講解員王明玉介紹:“受盡折磨的陳若克凝視著懷中的女兒,看著孩子干癟的小嘴說:孩子,媽媽對不住你,你來到這個世上,沒有喝一口媽媽的奶,現(xiàn)在就要和媽媽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了,你就吸一口媽媽的血吧。”
學員陳潔表示:“真的深受震撼,受益匪淺,革命戰(zhàn)爭年代無數共產黨人英勇獻身,沂蒙山區(qū)的老百姓也是全力以赴,支援前線。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今后也要真正的更加聯(lián)系群眾,為百姓做點實事,做點好事。”
在沂蒙紅嫂紀念館,紅嫂的后人于愛梅正在這里給人們講述“沂蒙母親”王煥于收養(yǎng)30名八路軍子女的故事。
講解員于愛梅介紹:“她和我娘和我嬸子講,咱自己家的孩子死了的話,不要緊啊,意思俺娘和俺嬸子吧都比較年輕,還有生育能力,其中還有烈士的孩子,如果那些孩子死了的話,人家不就斷了根嗎,就沒有血脈了。”
學員侯合雷表示:“沒有她們的無私付出,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回報人民群眾呢,我想就是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把群眾當親人,為群眾謀利益。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沂蒙精神與時俱進、錘煉升華,成為老區(qū)人民不斷密切黨群關系,凝心聚力,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力量源泉。
大學生村官張茂新表示:“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在畢業(yè)后能回到家鄉(xiāng),回到這片青山綠水,我們更有責任把家鄉(xiāng)、把這片青山綠水建設的更好更美,讓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
蒙山高、沂水長,沂蒙精神永不忘。從大青山突圍戰(zhàn)舊址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一處處紅色遺址,積淀了豐厚的革命底蘊;從沂蒙紅嫂到擁軍模范,一代代沂蒙兒女,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
臨沂大學副教授費聿輝說:“沂蒙精神是山東黨政軍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寶貴精神財富,魚水情深,血肉相連是它的精神實質,它是我們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成功歷史典范,也是當下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教材,通過這些平臺使沂蒙精神變得可觀、可感、可學,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延伸閱讀:零距離觸摸“沂蒙精神”:黨政軍與群眾魚水相依讓沂蒙精神成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小劇種唱出大氣象 “拉魂腔”唱活沂蒙精神代表朱呈镕:弘揚沂蒙精神 讓擁軍“永不下崗” 專訪委員相榮濤:加強青少年教育 弘揚傳承沂蒙精神姜異康:大力弘揚沂蒙精神 激發(fā)進取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