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齊魯網(wǎng)5月30日訊(渠玉峰)今年46歲家住薛城區(qū)匡山腰的種道將,兩年前開始接觸銅編,由于喜歡琢磨、思考,他編制出來的作品精巧、時尚,頗受人們喜愛。種道將靠銅編手藝奔走在全國各大城市,以此為生。
5月24日,記者來到種道將的家中,在小院里看到地上擺滿了用銅線編制的各式各樣的小車和其他工藝品,有黃包車、老爺車、三輪車……大的40厘米長,小的不到10厘米。同時,在種道將的腳邊還放著一把鉗子、幾捆銅線。“這些工藝品都是靠鉗子和銅線做出來的。”他邊介紹邊順手剪下一根1米左右長的銅線,拿起鉗子現(xiàn)場給記者示范制作起了自行車,“這根銅線不能剪斷,要整根銅線連貫圈成一輛‘自行車’,所以需要從車頭開始布局,兩個輪子的制作最難。”他一邊說,一邊做,幾分鐘的功夫,一根銅線就變成了一輛“自行車”?吹椒N道將的手藝,記者連聲稱贊。種道將說,“這都是我沒事琢磨研究出來的。”
種道將曾在街頭見過這種手工藝人,看著別人編覺得很有意思,回到家里使琢磨怎么編,但一直沒動手做。自己曾經(jīng)在工廠打工,另外在家養(yǎng)些兔子,靠這些維持生計,兩年前他在工廠上班不幸摔傷了腿,躺在床上什么也不能干,心里很著急,因為家里上有兩個80多歲的老人,下有三個上學的孩子,都等著他賺錢吃飯。于是,他就想到了用銅線編工藝品。他當即讓妻子買來了銅線和小鉗子,開始嘗試著做,獨自一人對著單車一做就是一天,每天都要做到夜里12點多。為了精確地展現(xiàn)出單車的結(jié)構(gòu),他不斷返工,修改細節(jié),最后終于“悟”會了這門手藝。
腿好以后,銅編手藝嫻熟的種道將開始全國各地跑。每月出去一次,每次出去都要在外呆上二十幾天,再回家看看老人和孩子。妻子在他的游說之下,也辭去了工作和他一起走南闖北,并慢慢地跟他學會了這門手藝。起初種道將編制的成品種類單一,現(xiàn)在只要是顧客要求的作品,基本上在他的手里都能成型,并且成為一件精巧的藝術(shù)品。
兩年多的銅編生涯,種道將已記不清自己究竟做了多少件小玩意兒,光是最熟練的單車,他就做了好幾千輛了。作為一名“熟練工”,小件的單車只需花幾分鐘便可輕松做成,而大件的要花兩個多小時。除了車,他還編過搖錢樹、餐桌等。種道將說,“銅編是慢工出細活,同時又很考腦力,講謀略,因為中間不能斷,也不能后期拼接,所以必須在做第一步時便能預(yù)計到接下來的所有步驟,以及成品的樣子。比例尺寸很重要,不然做到后面發(fā)現(xiàn)銅絲不夠用就滿盤皆輸了,多了又很浪費,畢竟剩下的那點長度做什么都不夠。”
“雖然靠銅編賺不了多少錢,但是自由自在,能去很多城市,還能感受那里的風土人情,一邊旅游一邊賺錢,在各個城市留下自己的足跡。”種道將說。“我們主要到各大城市的各大景點、旅游區(qū)去賣,在這兩年里,我們也遇到了不少想要跟我丈夫?qū)W手藝的人。有一次在杭州,遇上一位專做出口工藝品的老總,他看到我丈夫的手藝后,想學他的手藝申請專利,并開出年薪10萬的高薪聘他,另外還分給他10%的股份,他都沒答應(yīng)。”他的妻子說。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