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越南武裝力量而言,俄羅斯(蘇聯(lián))一直扮演著頭號裝備供應商的角色。頗為異樣的是,在2014年的新一輪國防采購招標中,河內破天荒地拋棄了俄制輕武器,選擇與西方國家合作,一時間被解讀為該國尋求軍購來源多元化的明證。
部分俄羅斯媒體則認為,因俄羅斯石油企業(yè)早先放棄與越方就南海油氣開發(fā)業(yè)務進行合作,越方在軍購上的反常舉動實屬“報復”;盡管如此,鑒于莫斯科與北京的關系更密切且收益更大,俄羅斯企業(yè)界在越南遭受的損失是可以彌補的。
俄軍火商遭掃地出門
據(jù)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在越南人民軍制式突擊步槍生產線的引進招標中,河內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以色列,將俄羅斯排除在外(中國也在最初階段參與競標,但由于政治因素中途退出)。根據(jù)越南國防部的計劃,越軍將從2015年起全面淘汰從上世紀60年代使用至今的蘇制AK-47步槍,改用以色列軍事工業(yè)公司(IMI)開發(fā)的“加利爾”系列ACE-31和ACE-32步槍,這意味著,越南照搬自蘇聯(lián)和俄羅斯的裝備體系開始出現(xiàn)“西化”傾向。
按照俄軍火商的觀點,越南軍人一直使用俄制槍械,俄方競標的AK-100步槍理應是最佳選擇,因為其射擊精度和威力都有飛躍,而結構繼承自AK-47,越南士兵不必重新適應,況且,該槍又能通用越軍舊有庫存彈藥。然而,越南國防部還是把俄羅斯人趕了出去。
俄卡拉什尼科夫聯(lián)合集團公司總經理阿列克謝·克里沃魯奇科承認競標失敗,但他堅稱不是輸在武器質量和報價上,認為越方是出于“政治原因”才選擇以色列武器。越南為俄羅斯第五大武器出口國,每年至少從俄進口15億美元的軍品,“越南購買俄制武器已呈現(xiàn)出體系化的特點,突然選擇其他技術標準的武器,恐怕會對部隊建設帶來不利影響”。
南海石油開發(fā)有說道
以俄羅斯《導報》為代表的部分媒體認為,用慣俄制武器的越南突然改弦易轍,不能單純用“喜新厭舊”來解釋。很快,它們從一則有關南海油氣開發(fā)的消息中找到了線索。
按照俄新社的說法,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的子公司盧克石油海外公司,此前從私營石油公司Quad EnergyS.A。收購了南海大陸架HanoiTrough-02區(qū)塊開發(fā)項目的50%股份,同時成為運營商,從2007年起開始勘探工作。然而,這一項目在2014年春突遭關閉。
盧克公司總裁瓦吉特·阿列克佩羅夫透露,該公司在海外有許多富于前景的項目,包括在西非和羅馬尼亞。公司已與羅馬尼亞達成協(xié)議,計劃于今年8月初開始在黑海水域勘探鉆井;同時,公司還向墨西哥派出代表團,研究合作開發(fā)墨西哥灣油田的細節(jié)。至于南海項目,該公司經過試驗性鉆探,無法確定其具備商業(yè)開發(fā)價值,遂決定不再追加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HanoiTrough-02區(qū)塊面積1185平方公里,位于存在爭議的南海大陸架地帶,因此,招募第三方公司參與勘探,被視為越方搶占資源的手段。2010年秋,越南成功吸引英俄合資的秋明石油公司收購南海6.01大陸架區(qū)塊項目;2012年,又爭取到俄天然氣工業(yè)公司與本國油氣集團共同開發(fā)05.2和05.3區(qū)塊,俄方倒也知曉此中利害,只在05.2和05.3區(qū)塊投入主要精力,因為二者都在越南專屬經濟區(qū)內。
大飛機成中俄合作新契機
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對越石油合作停滯、軍火輸出受阻,并不意味著俄羅斯在別的領域得不到補償。俄《航空港》網站就指出,俄聯(lián)合飛機制造集團公司(OAK)正謀求與中國中航工業(yè)聯(lián)合研制大型寬體飛機,擬于2023~2025年推向市場;幾個月內,俄中專家將組成聯(lián)合工作小組,完成項目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的論證。未來,中俄雙方將在新飛機的設計、研發(fā)到生產和售后服務等各個領域平等合作。OAK估計,2033年前,全球對大型寬體客機的需求量超過7000架;亞太市場需求將超過4000架,中國國內就需要1000多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