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5月7日報道 據(jù)《今日美國報》網(wǎng)站5月5日報道,今年3月末的時候,當北京一家茶室的服務員遞來一張82.89美元的賬單時,經(jīng)常出差的喬伊絲·焦亞知道自己挨宰了。
焦亞從酒店步行前往故宮的途中遇到了兩個陌生人——兩個年輕女子詢問她,能否和她一起喝咖啡或茶并練習英語。焦亞回憶說:“我不想成為那種丑陋的美國人,覺得自己也可以借此機會學習她們的文化,就回答說‘當然可以’!辈贿^當她看到賬單并被告知其中包括了房間使用費時,她的友善變成了憤怒。她下榻的酒店的一位人員告訴她,這是一種常見的騙局。
報道說,焦亞是在海外旅行時被騙或淪為騙局受害者的眾多美國人之一。騙子和不法之徒并不總能辨別容易欺騙的對象,他們的目標既有毫無經(jīng)驗的游客,也有一些最精明的旅行者,例如今年以來已經(jīng)在國外酒店住了29個夜晚的焦亞。
總部設(shè)在佛羅里達州的旅行安全咨詢公司Incident Management Group總裁克里斯·哈貢稱:“游客容易成為目標,因為他們不熟悉環(huán)境,缺少防范意識,而且過于輕信!
美國國務院已經(jīng)注意到了許多常見的騙局和犯罪手法,并提醒旅游者加以提防。記者對國務院領(lǐng)事司目前發(fā)布的安全信息進行了審閱,找出了以下這些在國外有過報道的騙局與陰謀。
阿根廷:常見的騙局是向游客噴芥末,然后自告奮勇幫助清除污漬。一名扒手或同伙乘機偷走游客的東西。另一個騙局是用傳單誘使游客進入所謂的威士忌酒吧加以“宰殺”。商販或出租車司機有時假裝幫游客檢查當?shù)刎泿疟人鞯恼鎮(zhèn),乘機掉包。
中國:出租車司機——尤其在機場——常瞄準剛下飛機的游客,拒絕打表或聲稱自己開的是豪華轎車,因此可以多收車費。把值錢的東西放在身邊或膝蓋上,不要放在出租車里不容易夠到的地方。在下車前請司機把行李從后備箱中拿出來,然后再付車費,這樣司機就不會載著行李開溜。出租車司機、商店甚至ATM機都曾給人們提供過假鈔。
哥倫比亞:罪犯會裝成便衣警察,要求檢查游客的錢或首飾,說是檢查其真?zhèn)。然后他們會拿著錢或首飾溜之大吉。
捷克:美國人報案說在信用卡交易時被商家多收錢。旅游者在簽名時應確認收費是否正確。保留所有收據(jù),上網(wǎng)核對信用卡賬單以確保收費是合理的。
法國:扒手活躍于從戴高樂機場通往巴黎市中心的列車及地鐵1號線上。他們可能通過制造干擾,例如問路或要求某人簽署請愿書或接受問卷調(diào)查等方式,來分散行竊目標的注意力。在皮加勒區(qū),沒有防范的游客曾被要求支付過高的酒吧賬單之后才能離開。
以色列:美國人時常成為耶路撒冷老城和其他旅游點強賣騙術(shù)的受害者。商販不說價格是多少,而是說服不了解匯率的買主在價值數(shù)千美元的信用卡收據(jù)上簽字。
意大利:羅馬、佛羅倫薩、那不勒斯曾有罪犯與游客搭訕并給他們喝放了安眠藥的飲料,然后等游客睡著后偷走財物甚至獵色。
墨西哥:曾有美國游客的借記卡或信用卡被盜刷。商店或銀行雇員利用磁條記錄器或藏在ATM機上的攝像頭人工復制信用卡號碼,然后非法提取現(xiàn)金或刷卡消費。美國游客還遭到自稱為墨西哥執(zhí)法人員、移民及其他官員的人士的騷擾、虐待和勒索。
俄羅斯:常見的街頭騙局是有人在受害者面前“不小心”掉了錢,而其同伙等著錢被受害者揀起來或自己揀起來然后提出與路人瓜分。然后掉錢的那人回來,強烈指責后面兩個人偷錢。沖突的結(jié)果常常是那名路人的錢被偷走。
西班牙:兩個小偷聯(lián)手,使用分散游客注意力的辦法。其中一個小偷揮動地圖向游客問路,“不小心”在對方身上撒上點東西,提出幫助清除有人扔到游客身上的尿糞,或者把硬幣鑰匙掉在游客腳下。
泰國:涉及珠寶、一日游、娛樂場所和信用卡的騙局很常見,并且經(jīng)常與接受回扣或傭金的出租車司機和黑車司機有關(guān)。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