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婷 青島團市委宣傳部部長
記得讀過《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開篇是這樣說的:"好的榜樣,是最好的引導;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說服。"
3月31日,中央宣傳部會同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民政部和總政治部,在中央電視臺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時代楷模"朱彥夫的先進事跡,也讓我知道了這位家在沂源的81歲的老黨員,更讓我在感動中讓心靈得到了一次最為深切的滌蕩。
81歲的朱彥夫老先生與我們的祖父年紀相仿,看各類媒體報道中稱呼其為"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時代楷模"、"老書記"、"老黨員"……,但我想稱呼他為"老先生",因為"先生"往往是對師長的尊稱,讀他的事跡讓我感受到的是一次觸及心靈的、傳道授業(yè)的過程。所以,在我心中他的稱呼應該是"老先生".
第一次讀朱彥夫老先生的事跡時我就被震撼了,讀他的事跡、他說過的話、他身邊的人說過的話,讓我覺得眼中是濕潤的、心中是酸澀的,這是怎樣不容易的人生經歷啊,又是怎樣令人欽佩的高尚品格啊!"上百次戰(zhàn)斗,10次負傷、3次榮立戰(zhàn)功,47次手術,在朝鮮戰(zhàn)場失去四肢和左眼,患多種疾病,心臟被放進5個支架,44年做過上千場報告,歷經7年創(chuàng)作出33萬字自傳體小說",這是讓人吃驚的一組數(shù)據(jù),讓人更法想象的人生經歷。在常人眼中,這樣一具殘軀本應享受著國家給予的榮譽與照顧,也可能因病而意志消沉、在病床前度過余生。然后,朱彥夫老先生卻放棄厚待遇,回到家鄉(xiāng)沂源縣張家泉村,用25年的時間,帶領村民致富,讓這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讀到他的一些點點滴滴看似平凡,卻充滿大愛的小事:拖著殘軀搞教育、親力親為抓建設,汗水濕透的假肢繃帶,被假肢磨破的血色殘腿,用心付出得到的百姓愛戴,用嘴銜筆寫出的自傳小說……,這是一個怎樣精彩的人生!帶給我們不單單是感動,更是震撼,是心靈的洗禮。
作為青年人,誰的青春不迷茫!度嗣袢請蟆非嗄暧^有過一篇題為《莫讓青春染暮氣》的文章,對于現(xiàn)代的青年人有這樣一段論述:"和父輩們相比,青年一代有著無可比擬的生活條件和成長環(huán)境,但時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練,他們比父輩擁有更加寬廣的人生選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他們棲身上一代人從未經歷過的網絡時代和工業(yè)文明,也品嘗著城市化帶給個體的無助和壓力;他們踏入了一個有著空前流動性的社會,也遭遇著精神上的迷茫和認同感的缺失……"在人生的進程中,青年人或許會受挫后迷茫,或許會失敗后頹廢,或許會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痛苦抉擇,或許會呆在困境的沼澤地里苦苦掙扎。這時,請想一想朱彥夫老先生所經歷的,所堅持的,所拼搏的,所努力地一切吧,那一刻你會知道什么叫做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懷、堅毅的精神、不竭的斗志。一個無手無腳、沒有左眼的一級傷殘軍人都能再次站了起來,不單單生活能夠基本自理,更是帶領鄉(xiāng)親致富脫貧,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么,我們現(xiàn)在所遇到的問題也好,困惑也罷,就都不應是逾越不了的天塹。那么,請擺正心態(tài)、堅定信念、放心去搏,在奮斗中成長,在困境中成熟,在堅持中成功,讓我們的青春在奮斗中更加美麗與多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