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3月24日訊 (記者 賈曉菲)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報道,1964年5月14日,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因操勞過度離開人世。50年來,大家以各種方式紀念傳承著焦裕祿精神。在焦裕祿老家淄博,一位叫杜國建的畫家,22年如一日,通過自己的畫筆,記錄下了和焦裕祿有關的那些人、那些事。翻閱這些畫作,讓我們感到,雖然焦裕祿已離開半個世紀,但他從未遠去。
趙新愛是焦裕祿的侄媳婦,已從花季少女到兩鬢斑白的她,對50多年前,焦裕祿作為男方長輩第一次上門的事,她還清楚記得。“你那個叔那么個能法(有權有勢),一個縣委書記,你去還不給你兩個錢。∧鞘莻時候不是頭一次見嘛,那個時候咱農(nóng)村是頭一見面得多少的給兩個錢,這樣來了后,一分錢也沒給我。”
在當?shù),男方家長第一次上門沒有任何表示,是說不過去的。因為這事,趙新愛還跟丈夫鬧了情緒。后來她才聽說,這個叔沒給見面禮,是因為他真沒有錢,“不像個干部樣子啊就是!穿著個灰半大衣,就是匝的一趟趟那樣的,一個灰色的,穿著雙老頭子棉鞋,穿的那個褲子是青色,還不如老百姓穿的好啊。”
在親戚眼里,焦裕祿是個窮官。但在更多基層干部里面,焦裕祿卻是一心為民、忘我奉獻的典范。孫帥啟是淄博市博山區(qū)樂疃村的村支部書記,也是焦裕祿精神的一位堅定追隨者。想起當年把一個破破爛爛的舊村改造成新農(nóng)村時吃的那些苦,老孫說,要不是焦裕祿精神這些年的支撐,他可能真要放棄了,“感覺工作壓力挺大,但是考慮到我們的焦書記,在那個年代,那種時代的困難,比我們現(xiàn)在大的大(多)。所以雖然是大,我們一定要把這個苦難克服它。”
如今樂疃村不光樓房林立,而且家家戶戶都通上了暖氣,老老小小都喝上了純凈水。護林防火隊,社區(qū)安全隊都由村里的黨員們自發(fā)建成。每當新黨員加入,他們都會來到焦裕祿紀念館莊嚴宣誓。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在杜國建22年的畫作中,還有很多人,各行各業(yè),各種身份,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焦裕祿的精神傳播和繼承者們。
淄博市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杜國建,“這是宣傳干事劉俊生,現(xiàn)在焦書記在泡騰樹下的四張照片,都是劉俊生拍的。劉俊生拍焦裕祿的時候,焦裕祿就說別老拍我,多拍拍老百姓。這張是焦裕祿的電影,焦裕祿騎著自行車,每個月給南方的技術員30斤大米,當時帶的大米就是給魏鑒章,為他送的大米。”
杜國建還在畫著,堅持了22年畫老焦的故事,他已經(jīng)跟老焦故事里的人成為了朋友。聽著故事里的人,講述那些年那些事 ,仿佛時光穿越,又仿佛已到未來。淄博市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杜國建,“我會一直畫下去,不光是畫焦裕祿,還有焦裕祿精神的繼承者們。”
焦裕祿(1922.8.16 - 1964.5.14),山東博山人。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62年任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他和全縣干部群眾一起,艱苦奮斗,與內(nèi)澇、風沙、鹽堿自然災害做頑強斗爭。身患肝癌后,他依舊強忍劇痛,堅持工作。在短暫的生命中,焦裕祿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半個世紀來,歷久彌新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起,教育和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延伸閱讀:淄博:與土匪斗智斗勇給百姓當兒 焦裕祿兩赴尉氏縣以焦裕祿精神為鏡 凈化黨風政風淄博市各區(qū)縣基層干部掀起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高潮淄博市城管執(zhí)法局學習焦裕祿精神 踐行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談焦裕祿精神:總是把他作為榜樣 新形勢下更需要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