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以前擺攤要打游擊,現(xiàn)在和城管成了朋友”
□馬桂路 報道 過去,二七新村中路上占道經(jīng)營情況嚴重。
□馬桂路 報道 張青友的擺攤地點靠近路邊,既不占道也不影響生意。
□ 大眾日報記者 馬桂路 本報通訊員 管 偉
1月7日,早晨6點,市中區(qū)二七新村中路上行人寥寥,天還沒有亮,38歲的張青友已經(jīng)開工了。手機上顯示的實時氣溫是零下2度,張青友裹了個軍大衣,推著三輪車,“吱呀吱呀”地來到路西頭一個拐角處,開始炒栗子。“我在這條路上擺了20年攤了,這就是我每天的工作”,張青友邊干活邊對記者說。
“小張,你這個車多往里靠一靠,等會車多了別堵了路,多注意點呦。”上午不到8點鐘,路上人漸漸的多了,市中區(qū)城管執(zhí)法局二七中隊中隊長許新春上班后,習慣性的和張青友打招呼。“好嘞,許隊長您放心吧”,張青友打完招呼,回頭對記者一笑,“現(xiàn)在我和城管都成了朋友啦。”
二七新村中路周邊有梁北、梁南、陳莊、梁莊幾個老社區(qū),張青友對周邊一帶很熟悉,“我能在這兒擺20年攤,是因為這邊全是老社區(qū),連個正兒八經(jīng)的菜市場都沒有,大爺大媽的買點東西不跑遠,在這條路上賣東西賠不了。”“你在這兒擺攤,不怕城管查你嗎?”記者問。“怕呀,這就看你腿跑的快不快了”,張青友說,“以前在這擺攤一天被趕四五次很正常,不過那是以前啦,現(xiàn)在城管給我安排了這個地方定點讓我擺攤,不影響交通就可以了,安心多了。”
“這個點是市里安排的賣水果的點,一直以來都是張青友在這兒擺攤,后來我們一研究,這個地方也不影響交通,就讓他在這定點擺攤了”。市中區(qū)城管執(zhí)法局二七中隊中隊長許新春對記者說,“現(xiàn)在市民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多誤解,都以為我們就是不讓小攤小販擺攤的,其實不是,我們主張在不影響市民生活的前提下多為他們服務,對他們規(guī)范管理。”
由于周邊都是老社區(qū),常住人口有5萬人,但是初建的時候配套設施沒有完善好,連個菜市場都沒有,這就給小攤販們提供了商機。“你看現(xiàn)在的路整潔通暢,幾年前可不是這樣,連個自行車過去都難,擺的攤都快到路中間了”,許新春對記者說,“路一亂,居民就開始投訴,說你們城管該取締攤販啊,我們就開始整治,沒幾天,原先投訴的那一幫人又找上來了,說你讓擺攤的回來吧,我們買菜都沒處去啦,雙方訴求一權衡,我們就開始嘗試攤販定點經(jīng)營,既方便了攤販管理,也方便了市民,路也變得整潔了。”
據(jù)市城管局直屬支隊四大隊副大隊長林偉介紹,濟南市區(qū)的小攤販多是一些中老年未能正常就業(yè)的人員,擺攤都是為了生存,但在擺攤過程中確實有占到經(jīng)營的情況,造成市民正常出行不便。“攤販的生存權要照顧,市民的正常訴求也要照顧,這對矛盾很難處理,但是我們既要服務市民,還得服務攤販,所以在執(zhí)法過程中還要多溝通,多理解,也讓市民和攤販互相體諒,相互尊重。”
“我們擺攤雖然辛苦一點,但是有奔頭,現(xiàn)在我一天能掙二三百元,家里孩子上初中,老人高血壓住院吃藥都能應付得了,以后還是希望能繼續(xù)在這繼續(xù)擺攤,城管有好政策,還是能堅持才好。”張青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