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013糧食生產“十一連增” 農民人均收入有望過萬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lián)播》
齊魯網12月14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lián)播》報道,深化改革,成就輝煌,從今天起推出特別報道“山東2013”.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指出,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2013年,山東糧食總產達905億多斤,在全國率先實現(xiàn)糧食總產十一連增,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首次突破萬元大關,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社會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1到11月份山東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shù)顯示,日常生活消費品價格沒有大起大落,相對平穩(wěn),尤其是食品類價格指數(shù),雖然波動,但都在合理區(qū)間。往年各種各樣價格飛漲的“算(蒜)你狠”、“將(姜)你軍”,今年沒有出現(xiàn)。
卓創(chuàng)資訊高級農業(yè)分析師孫光梅說:“從食品這個原料來看,假如說面粉,它這個價格也是比較低的,那么其他的比如說肉類,蛋類,奶類這個時候也是比較低,這個低還是跟糧食的價格有一定關系的。”
最有發(fā)言權的,還是菜市場里的大爺大媽們,濟南市民宋遠成常逛超市,價格的小變化,對他來說,壓力不大。
濟南市民宋遠成說:“變化不是很大,略有點上漲,不是很大,面食,熟食,你看那燒餅,漲了一毛錢,倒不是很大,影響不是很大,能接受得了。”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從國家大計到家庭生活,情同此理。2013年,山東省糧食總產達到905億6400萬斤,比去年增加3億3600萬斤。數(shù)字很輝煌,可每增一粒糧食背后,都是艱辛的付出。這些年,種糧成本不斷提高,收益連年下降,為調動種糧積極性,今年山東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每畝地提高5元錢,達到125元,只這一項,全省就要拿出78億多元。農民收入增加了,積極性提高了,糧食增產還是很難一蹴而就。數(shù)據顯示,山東從700億斤到800億斤,用了兩年,但是從800億斤到900億斤,卻用了6年。
山東省農業(yè)廳副廳長王登啟說:“面臨著地少水缺的資源環(huán)境制約、面臨著種糧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和科技能力支撐不足等多重問題,可以說糧食增產的壓力越來越大。”
讓高產田多增一斤都難,要下大力氣改造的是中低產田,這時候,加強林田路渠網綜合配套的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就成了必然選擇。
王登啟說:“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的同時,我們還集中選育推廣了一批優(yōu)質高產小麥玉米品種,良種覆蓋率達100%,集成推廣一系列像小麥精量播種、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一防雙減的糧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科技進步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逐年提高。”
今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chuàng)建建設糧食生產強省的意見》,加強資源整合,加大資金投入,力爭到2017年,全省糧食高產創(chuàng)建田預計達到2280萬畝,10個糧食主產市、78個糧食主產縣達到或基本達到噸糧市(縣)標準,確保到2020年,全省糧食突破千億斤大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