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二環(huán)東路百花公園東門站站臺設計不合理,常造成壓車。(資料片) 本報記者 張中 攝
原標題:出門坐公交,得走十幾分鐘
記者調查發(fā)現,場站不足和最后一公里瓶頸阻礙公交優(yōu)先
山東省出臺《關于優(yōu)先發(fā)展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見》后,記者實地調查發(fā)現,公交場站不足、公交系統(tǒng)最后一公里難打通、公交車道被搶占等都是制約和影響發(fā)展公共交通的問題。
公交進場率 僅為70.18%
10月17日,濟南唐官小區(qū)一位市民抱怨說,邢村立交橋以東有唐官小區(qū)、恒大名都等多個新建小區(qū),入住居民上千戶,“沒有公交車經過,115路和116路公交車在邢村立交橋西就掉頭了,我們每天步行十幾分鐘到邢村立交橋西坐車,太不方便了。”
濟南市公交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停車場地依舊是制約公交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公共汽(電)車進場率僅為70.18%,根據濟南市政協委員孫建軍的調查,濟南市公交場站缺口達75公頃,超過千部公交車夜間借用馬路停放,造成道路安全隱患。
濟南市公交部門相關負責人說,城市建設項目應當同時規(guī)劃建設相應的公共交通設施,不少開發(fā)商不愿拿這部分資金,建設時沒預留相應公共交通設施,造成新建小區(qū)居民出行困難。
騎車去坐公交 卻沒地停自行車
在全福立交橋BRT4號線站臺外,進出站口的路兩邊堵滿了亂停放的自行車、電動車和摩托車,路面被堵得只剩下一米多寬。不遠處的BRT3號線全福立交橋西站的進出站口處,橋墩四周貼有禁停各種車輛的溫馨提示,但自行車、電動車和摩托車依然停滿了橋墩東西方向的空地。
附近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介紹,停車的大多是黃河北岸進城務工人員,也有東邊城鄉(xiāng)接合部進城上班的市民。
北園大街三孔橋、生產路北口等BRT站點也有亂停放自行車、電動車的現象,有市民說,站臺附近沒有便民停車棚。
山東交通學院蔡志理教授認為,距離站臺超過1公里,市民一般會選擇騎自行車、電動車到站臺乘車。站點設計未能考慮車站與自行車等實現有效換乘,附近停車場先天不足。
專用道被搶占 公交車跑不起來
濟南市公交總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13年9月,濟南設置公交專用道約125.58公里,其中BRT車道35.43公里。
“目前,公交專用道被社會車輛占用的現象依然嚴重,部分公交專用道上與非機動車混行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濟南市公交部門相關負責人說,“導致公交車通行能力嚴重下降。”
17日8點30分左右,記者在濟南市中心醫(yī)院看到,多輛私家車堵塞擠占了醫(yī)院大門以東的公交車道,許多公交車進不了站臺,只能從普通車道行駛。
目前濟南公交專用車道設置率僅為16.2%,離公交都市40%的目標值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市區(qū)1700多條道路只有20條左右有公交專用道。許多公交車駕駛員表示,早晚高峰社會車輛搶占公交車道,搶奪優(yōu)先路權,大多數公交車堵在路上的時間就無法控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