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部分漁民轉行干中介 收購海鮮賺差價
如今出海捕撈的漁民收入越來越少,而一些漁民則想出了當“中介”的辦法,在海上直接收購剛捕撈回來的海鮮,然后再轉手賣給市場,中間差價十分可觀。昨天,記者在即墨、黃島等地沿海采訪發(fā)現(xiàn),不管是近海還是遠洋,收購船似乎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看不見的海上交易市場,這些收購船的主人,日收入最多達千元,而且這些近海收購船每天的成本還不到出海船的一成。
漁民轉行當“中介”
“也就是從前幾年開始,出現(xiàn)了收購船。”昨天上午,記者在即墨田橫碼頭采訪時,正好遇到了當?shù)貪O民于先生。而他家的一條小漁船已經(jīng)多年沒出過海了,長年在岸邊安營扎寨,大量收購當?shù)貪O民剛剛捕撈上岸的各種海鮮。
今年30多歲的于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年,海里的東西多,大家都忙著出海捕撈,每天都是魚滿艙,收獲很不錯,那個時候,價格反而上不去,還要為銷路發(fā)愁。在隨后幾年里,隨著海里的東西越來越少,更多的漁民開始將自家漁船停靠在碼頭上,開始專門做起了收購海鮮的營生,從中賺取差價。
“最早的收購漁船都是大船,專門到遠洋收購外地海鮮,回來后賣到市場。”于先生說,在嶗山沙子口和黃島等地,都有大型的遠洋收購漁船。大型收購船只出海不捕撈,到了南海直接從外地船上收購海鮮,然后再運回青島本地,這樣不僅降低成本,而且賺的錢也相當可觀。
每斤最高賺1元
“俺家的這條船開海后也不出海,就停在岸邊等著收購漁船打撈上來的海鮮。”昨天上午,即墨田橫街道漁民宋先生告訴記者,他家有一條小漁船,但前年就不出海了,一直在岸邊或近海收購海鮮。記者在海邊看到,一條不到10馬力的小漁船停靠在岸邊,而從這條小船上收購過來再轉手出去的海鮮,已經(jīng)不計其數(shù)。
“也不是天天都能賺錢,但平均下來,還是比出海賺得多,主要是成本低。”宋先生向記者透露,過去海里東西多,他們一天就能收購幾千公斤海鮮,現(xiàn)在不行了,漁民每天打撈上來的東西越來越少,收購的生意也不好做了。一天要聯(lián)系好幾條出海的漁船,最多能收上來上千斤各種小海鮮,如果按每斤最高的差價1元計算,最多也就收入千元左右吧。但并不是每天都這樣走運,有的時候,一天只收購幾百斤,而且遇上市場價格低時,也就收入幾百元。
成本低穩(wěn)賺不賠
“現(xiàn)在出海成本太高了,弄不好還會賠錢。”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即墨鰲山衛(wèi)街道辦七溝碼頭看到,多名漁民正在收拾漁船準備出海。今年48歲的漁民于成莊告訴記者,現(xiàn)在出海還不如在岸邊收魚,但收購海鮮的漁民,需要有銷售渠道,許多漁民往往怕麻煩,為了盡快拿到現(xiàn)錢,都會直接將上岸的海鮮賣給收購船。
“在近海的收購船,幾乎沒有成本,都是坐享其成的事兒。”漁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在近海的收購船不出海,也就不產(chǎn)生油料費,頂多將收購來的海鮮運到附近的碼頭出售,算算成本,出近海的小漁船一天要300元的油錢,而收購船則用不了30元,一天下來收購船的成本還不到出海船的一成,差價再低也是穩(wěn)賺不賠。
漁家女趕海漸成新職業(yè)
【探訪】
“現(xiàn)在海里東西太少了,當家的出海,俺就天天趕海撿海蠣子和各種海螺。”昨天上午,記者在即墨市田橫青島碼頭看到,潮水剛剛退下,就有10多名當?shù)氐臐O家女戴著黃頭巾來到海邊,開始在巖石上挖野生海蠣子、撿各種海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