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杠賽來”說得地道就來報名吧
時報8月20日訊 (記者潘奕軒 實習生王清華)喝著濟南泉水長大、說著地道的濟南話,這是件“杠賽”的事。20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shù)據(jù)庫山東庫建設濟南市調(diào)查工作正式啟動,濟南市語委也正式向社會征召4名濟南話發(fā)音人。不過,條件可挺“苛刻”:必須能說地道濟南話,而且父母、配偶都得是濟南人。
按照年齡、性別區(qū)分,市語委這次招錄的4人中,老年發(fā)音人要出生于1941年至1950年之間,男女各1人;青年發(fā)音人出生于1971年至1980年之間,男女各1人。同時,發(fā)音人需在濟南老城區(qū)(護城河以里)成長,未曾在外地長住(半年以上),能說地道的濟南話,家庭語言環(huán)境單純,父母、配偶均是濟南人且長期在濟南居住生活。老年發(fā)音人要具有小學以上至高中文化程度,青年發(fā)音人學歷不限。為啥要求這么高?據(jù)了解,這次是征集地道的“濟南音”,如果發(fā)音人受其他方言影響,很容易讓“濟南音”變味。
市語委還征召3名地方普通話發(fā)音人。3人中,普通話水平分別要相當于三甲、三乙、接近方言,未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者亦可報名。被確定為發(fā)音人或候補發(fā)音人的市民,濟南市語委將給予適當補貼,采錄驗收合格后,省語委還將向發(fā)音人頒發(fā)榮譽證書。
想報名的市民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以及現(xiàn)場報名三種方式報名。現(xiàn)場報名的時間是8月25日至27日每天上午9點到12點、下午2點到5點。市民可登錄市語言文字網(wǎng)(http:∥www.jnyw.org)下載報名登記表。
啟動儀式上,很多專家還呼吁留住原汁原味的濟南話。從1956年我國開始逐步推廣普通話以來,普通話在濟南人生活中已占有絕對優(yōu)勢。山東省語委委員梁斌言說,濟南人聽不懂濟南方言是一件很恐怖的事,這會讓濟南的后人慢慢對現(xiàn)在濟南人的生活方式和表達方式變得陌生。梁斌言說:“我們建設山東方言有聲數(shù)據(jù)庫,就是要讓我們的后人都能知道,現(xiàn)在的山東人是如何說話、思考的。”
同樣一段話各地語不同
普通話
甲:你在干什么呢,別再耽擱了。你倒是快點啊!
乙:別嚷嚷,我先上上網(wǎng),發(fā)個郵件。
四川話
甲:你得做啥子哦?莫要當擱了!你搞快點哦!
乙:莫鬧!我上會兒網(wǎng),發(fā)個郵件!
河南話
甲:你給那弄啥了,別耽誤事兒了。你倒是麻利點啊!
乙:你叫啥了,俺先上會兒網(wǎng)。發(fā)個郵件。
陜西話
甲:你干啥哩?泊磨嘰哩啊。給俄快點!
乙:泊急泊急,俄先上個網(wǎng),發(fā)個信。
長沙話
甲:你在干么子咯?快點塞。快點好波?
乙:莫吵,我先上哈網(wǎng),發(fā)雜郵件嗦。
濟南話脫口秀
俺家院子里有棵大槐樹,一個人摟不過來,它好比一把大傘為大院遮風擋雨,過濾烈日艷陽,樹底下可涼快咧。
嬸子大娘們在樹下邊搓麻線、納鞋底,邊拉呱、崩木根兒;蓑衣孩子們在樹下扇洋畫、撅杏胡、彈蛋、跺瓦屋、跳房子、藏貓虎,玩得可恣咧。
俺家大門過道可是好地方,過親戚、辦學堂,用兩扇大門當黑板,漢字、算術(shù)題、簡筆畫填得滿滿當當。蓑衣孩子當學生,俺姐當“主任”,韓美林當“校長”。
俺家的井可火咧,街坊鄰居都用它洗菜、掫衣裳,把西瓜用網(wǎng)兜吊井里,拔過的瓜,咬一口冰涼喜甜杠之賽咧,井可比冰箱棒多咧。井水雖然清,但是我們光用不喝,說是爛水,我們喝的水都是從玉環(huán)泉打回來的泉水。
(市民董世琇演講選段)
記者街頭隨機采訪10位濟南人
10個濟南詞沒人全說對
濟南話伴隨著一代代濟南人長大,現(xiàn)在市民的濟南話水平怎么樣呢?20日下午,記者挑選了10個濟南味十足的詞,隨機采訪了10位土生土長的濟南人,請他們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10位受訪者中,完全說對詞語意思的竟沒有一個人,能說對8個以上詞語意思的僅有兩人,其余市民最多只能答對5個左右。“‘拼拼的’就是拼了的意思吧,‘秫米(shumi)’是百密一疏吧……”今年18歲的小劉說對了3個,像“燕別虎子”“趨拉”等詞語,他直言“沒聽過”。另一位年輕市民小王說,這些詞大部分挺生疏,但有的還會用到,“比如‘蹀躞(diexie)’吧,她現(xiàn)在這張臉就很‘蹀躞’”。小王話音剛落,立馬遭到女友一陣“爆捶”。 (記者李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