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鑄造廠衍生出30家企業(yè)
1985年,微山縣鑄造廠在趙廟鎮(zhèn)落地建成,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它就像一株酵母,膨大了當地的發(fā)展。在它的帶動下,先是友信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注冊,接著是“奧馳”、“恒瑞”、“宏企”、“晶海”、“豐榮”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相繼落地,還有斯貝特金屬有限公司……“后建起的幾家機械制造企業(yè),不僅沒與原企業(yè)竟爭市場份額,相反,他們還抱團贏得了國際、國內機械制造業(yè)市場,并為趙廟鎮(zhèn)贏得了‘機械工程配件之鄉(xiāng)’的美譽”。
5000多名勞動力人人有活干
斯貝特金屬有限公司就是原先在微山縣鑄造廠搞銷售工作的姚勝利先生開辦的第二家企業(yè),是專業(yè)生產工程機械精密配件和汽車配件產品的,企業(yè)現擁有員工300多人,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技術人員,都是來自附近各村的農民。39歲的孫青山就是這個鎮(zhèn)南挖村的,由農民進企業(yè)當了工人,成了技術員,又升為熱鑄部部長,現在已是熱鑄部經理了。來自趙廟村的寧知旭,已是這家企業(yè)的工會主席,為幫助殘疾人就業(yè),由他倡議成立了扶殘助殘部,并照顧20多名殘疾人就業(yè),因人而異,有的被安排搞清潔工作,有的當上了技術工。干車工的小曹每月都領兩三千元,即使清潔工,每月也能拿1500元工資,遠高于省殘疾人最低工資標準的950元了。
村民家門口就業(yè)很愜意
這些民營企業(yè)沒有上班時間限制,不受加工場所限制,按計件計酬,由此吸引了大量既要照顧家庭又不想外出的當地村民到這里來工作。在恒瑞機械鑄造有限公司上班的陶師傅,原來也是趙廟村的農民,來企業(yè)干了4年多,他說:“這工作很輕松,就是將成型的毛坯放在車床上精加工,管護著機器良好運轉就行了,一個月3000多元。”談到自己的工作,陶師傅一臉的輕松,他說自己家的地很少,下學就進當地企業(yè)當工人了,家就在當地住的很近,每天都能回家,既能照顧家,又能充分享受家庭的溫馨,還能掙到錢,生活的很是愜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