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咱礦上哪年不出事,現在都實現安全生產七周年了,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在山東兗礦集團楊村礦文體廣場上,幾名退休職工這樣談論著。截至6月29日,該礦實現安全生產七周年,創(chuàng)出了建礦以來更長安全周期。為此,記者帶您一起走進楊村礦,去破解安全的密碼……
鍛造安全“緊箍咒”
翻開該礦每年的1號文,都是安全生產的“最高指示”和“尚方寶劍”。厚厚的文件中“安全獎罰和責任追究”、“安全風險抵押”、“掛‘紅黃牌’和‘督辦牌’”、“‘紅黃旗’區(qū)隊‘五好’班組安全競賽”等制度越來越細,獎罰也越來越嚴。
安監(jiān)處黨支部書記于汝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就拿副處長王坤林來說,每少查1個隱患罰款50元,少上一個中夜班罰款50元,少抓一個“三違”扣1600元安全抵押金的50%即800元,少掛一個紅黃牌扣安全抵押金的20%即320元,安監(jiān)處有1人完不成查“三違”指標,還要扣王坤林安全抵押金的20%即320元……一個“嚴”字道出了1號文的嚴肅性,也為安全架起了不可觸摸的“高壓線”。
同時,該礦提出全員“零‘三違’”、現場“零隱患”、礦井“零事故”的安全“三零”目標,對安全生產失誤“零容忍”,對小隱患大分析,安全上出了問題,讓管理人員丟“面子”、丟“票子”、丟“位子”。空前的安全高壓態(tài)勢也為干部職工戴上了“緊箍咒”。
練就“鋼筋鐵骨”
“趙傳魯發(fā)了!光考試嘉獎就能領到一萬多!”一時間,該礦機電工區(qū)副區(qū)長趙傳魯成了大家羨慕的紅人。原來,他在兗州煤業(yè)區(qū)隊管理人員安全知識考試中獲得優(yōu)秀個人一等獎,兗州煤業(yè)獎勵他6000元,楊村煤礦又獎勵他3000元,加上獎給他單位的3.15萬元,趙傳魯收獲頗豐。
這些都得益于該礦開展的“全員大教育、安全大培訓、素質大提升”活動。礦黨政認為:要想保證安全,干部職工的素質必須提高,教育培訓要跟上。為此,拿出200萬元設立培訓基金,重點強化各崗位工種的人員培訓。持續(xù)開展了“全員安全培訓年”和“超越杯”職工崗位技能大比武活動,有效激發(fā)了干部職工學安全、提技能的熱情。
目前,該礦全員參訓率、考試合格率、脫產培訓率、持證上崗率均達到100%,2012年培訓人員10550人次。該礦在兗州煤業(yè)組織的區(qū)隊管理人員考試中,取得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為礦井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筑起“鋼鐵長城”
干過薄煤層的采煤工戲稱是“兩塊石頭夾著一塊肉”。在一米高的空間里用大锨攉煤,勞動強度大,危險程度高,頂板、放炮事故不斷。“一定要讓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兗礦集團領導下了命令。
2008年初,兗礦集團將這一重任交給了楊村煤礦,從此拉開了薄煤層機械化開采的探索之路。該礦礦長親自掛帥,抽調精干力量,成立了供電、通防、供應、人力、調度、協調六大專業(yè)小組,聯合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生產廠家,從設備的研制、論證、安裝、調試,越過一個個溝壑,研究出一個個對策,破解一個個難題,一場攻克世界性難題的戰(zhàn)役在楊村煤礦打響。幾年間,技術攻關小組9赴東北,7赴寧夏,上演了一部現代版的“闖關東”。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1月19日,中國煤炭工業(yè)協會在北京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得出結論:楊村煤礦“一米以下含硬夾矸薄煤層安全高效綜采成套裝備與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