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保定電 (記者寇國瑩 通信員陳繼忠、于正萬) 昨日是國學大師季羨林逝世一周年紀念日,上午10時許,季先生的雕像和墓地在易縣清西陵腹地的華龍皇家陵園落成,在兒子季承的護送下,季先生的骨灰盒安置于墓地。原中國文聯(lián)主席、著名歌頌家王昆的丈夫周巍峙、作家卞毓芳、季老好友張強、李小軍、中國制硯藝術大師鄒洪利、軍旅書畫家路德懷、青年雕塑家紀峰等文化藝術界人士約150人參加了落成儀式。
骨灰安置時,沒有哀樂,響起的是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據(jù)介紹,季老的骨灰重要分三份,一份在山東老家,“睡”在妻子身旁,也了了他一個心愿;一份放在北京萬安公墓,因為這個公墓離北京市區(qū)比較近,方便親朋好友和關心季老的人前去悼念;第三份,也就是這次一周年要在易縣崇陵西側的華龍皇家陵園里舉辦的“季羨林先生墓碑落成暨骨灰安置儀式”。為什么會選擇這里呢?據(jù)季承介紹,季老墓地和雕像落戶易縣,一來是看中易縣山清水秀風水寶地,二來生前與歌頌家王昆有個約定,身后都葬到那里去,在另一個世界持續(xù)交談,傾述那些沒說完的話。
季羨林先生的墓銘由軍旅書畫家路德懷起草并書寫。路德懷不但精于書畫,還博通漢語言文學。墓銘寫成后季老之子季承十分贊嘆,唆使一字不改全文刻于墓碑。
季羨林的墓碑,被設計成書架模樣。2.5米高、2米寬的“花崗巖書柜”上方,季老的全集整齊碼放,而下方的南北史、前后漢、新舊五代、史記、隋書、魏書和宋書等一應俱全;花崗巖石碑上,由紅學家、中國文學博物館館長馮其庸書寫的三個大字———“季羨林”。石碑前面,是一座等人高的青銅雕像,左側是小貓虎子憨臥,右側是兩柄荷花,一柄綻放,一柄含苞。據(jù)雕塑者、韓美林學生紀峰稱,季先生是“端坐在未名湖畔遠眺”,音容笑容宛然季老猶在。
相干消息
華龍皇家陵園
華龍皇家陵園位于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后圍墻僅200米,是一個由個人經(jīng)營的商業(yè)性公墓,1992年由愛國港商張世義先生創(chuàng)立。陵園以提倡新型墓園文化為主題,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器重和支撐,并獲得了前民政部長崔乃夫親筆題贈的匾額,“華龍皇家陵園”由此得名。
1995年1月26日,愛新覺羅·溥儀的骨灰入葬華龍皇家陵園。中國“交響樂之父”李德倫先生、中國著名喜劇作家梁左先生,以及多位中外馳名的文化名家,均長眠于該陵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