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二十四種鹵料 “金絲纏碗”大柳面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
“長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驢肉上保店”,是魯北冀南無人不知的一句話。大柳面,始于德州寧津縣大柳鎮(zhèn)而得名,它源于二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間,最初由大柳鎮(zhèn)張家面鋪首創(chuàng),至今已經星火相傳到第七代,其特點是細如粉絲,色如嫩柳,滑爽可口,軟而有力,盛于碗內,狀如弓弦,素有“金絲纏腕”的美稱。據(jù)介紹大柳面與其他面條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盛在碗里之后不坨、口感好、鹵子樣數(shù)多。
說起大柳面,傳說燕王朱棣曾在戰(zhàn)亂中被一農婦救助,走時告訴農婦,“戶戶插柳人頭可有”,戰(zhàn)爭過后,為報農婦救命之恩,燕王復又回到該村,農婦在各家各戶湊來各種蔬菜做鹵,為燕王做了一頓面條,燕王食后胃口大開,連吃幾大碗,夸獎大柳村的大柳面真是人間美味,后來 便正式被稱為大柳村,大柳面也就名聲在外了。
“大柳面的堿、鹽、雞蛋還有面粉的比例,就是大柳面的祖?zhèn)髅胤?rdquo;,大柳面第七代傳人告訴我們,大柳面最講究的就是面,面要反復揉壓,之后再搟成薄皮,切條時輕按快切,切好后的面條長約兩尺,水開后將面條如提綱撒網,面入鍋內形成扇面,水開后一翻一滾即可撈出裝碗。只見碗中之面,狀如銀絲,色如嫩柳。
山東名吃“大柳面”的24種鹵子
吃大柳面要配24種鹵子,可分為炸醬、肉鹵、麻醬、海鮮、雞蛋五種。肉鹵的主要調料是肉丁、鹵汁并配以豆芽、青豆和香椿芽,麻醬的配料是芝麻醬、香椿芽、黃瓜絲、蒜泥、香醋等共24種。
大柳鎮(zhèn)第七代傳人告訴記者,大柳面要據(jù)季節(jié)不同加不同量的鹽和堿,和面用水時冬暖夏涼,調鹵講究,夏季涼面,冬季溫面,四季飲食皆宜。以條長數(shù)尺,疏而不亂,軟而有力著稱。2006年7月,被授予“山東省名小吃”稱號,被選為到山東不得不吃的一百種美食之一。
二月二龍?zhí)ь^,每年二月二以后就開始吃面。歷史悠久的名小吃,吃的不僅僅是一種美味,聽著這么多的傳奇故事,不如說吃的也是一種文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