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武基地變公園
美國《華盛頓郵報》29日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美國軍方向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各投放一枚原子彈,加速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時隔半個多世紀,美國國會正推動立法,準備把二戰(zhàn)時期3個核武器生產(chǎn)基地變成國家公園,以吸引游客實地了解這段歷史。
二戰(zhàn)三大核基地少人知曉
為和納粹德國競爭以制成全球首枚原子彈,美國1941年底推出“曼哈頓工程”。根據(jù)這一工程,漢福德核工廠1942年成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1943年成立。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位于田納西州,二戰(zhàn)時負責鈾濃縮。漢福德核工廠地處華盛頓州,生產(chǎn)放射性原料钚。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人們使用鈾和钚,組裝成轟炸日本的兩枚核彈。
二戰(zhàn)時期,這3處核武基地共有12.5萬人為“曼哈頓工程”工作,卻只有1000人知曉工作確切目的。如今,大約3.2萬人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上班,從事無關核武器工作,如火星勘探技術、化學療法、機場X射線全身掃描技術、高速計算機研制、生物技術。
希望掛上國家公園頭銜
美國國會參議院一名民主黨議員提出一項把這3個昔日核武基地命名為國家公園的議案,正逐步推動議案通過。在眾議院,一名共和黨議員提出的同主題議案正等候表決,表決最早可能下周舉行。這一跨黨派努力獲得貝拉克·奧巴馬政府支持。
在地方層面,公園化呼聲不低。橡樹嶺市會議和觀光局局長凱蒂·布朗說:“眼下,能源部主持‘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之旅’,每年僅吸引大約1500名游客。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一旦掛上國家公園頭銜,每年來這里觀光的游客將輕松超越這一規(guī)模!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眼下沒有觀光項目。美國原子能遺產(chǎn)基金會會長辛西婭·凱利說,她希望這個實驗室成為國家公園后,觀光部門組織游客走進實驗室,了解當年的原子彈如何組裝制成。
3萬工人正在清理核廢料
昔日核武基地成為觀光地,游客會不會暴露在核輻射中?美國官員的回答是不會。
能源部環(huán)境管理高級顧問戴維·休伊曾加說,上面3個地點眼下都有一些核廢料污染。但根據(jù)總金額數(shù)十億美元的多項合同,近3萬名工人正在清理核廢料。
能源部信息顯示,在華盛頓州,工人們接近完成清理哥倫比亞河沿岸550多平方公里區(qū)域;在田納西州,一塊130多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已清理完超過三分之一,工人們正集中清理曾處理鈾的3個場地;在新墨西哥州,工人們正把核廢料裝進密封更好的大容器,埋在超過6米深的地下。
休伊曾加說,他確定游客可以安全游覽“曼哈頓工程”地點。“游覽路線將遠離污染區(qū)域。你如果想冒受核輻射風險,必須直接把核廢料挖出來!保〒(j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