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芙蓉街乞討的“瓷娃娃”母女,蘇翠紅和女兒周玉丹。
大街上乞討的瓷娃娃母女
齊魯網(wǎng)6月11日訊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公共頻道《新聞女生組》報道,或許很多來過濟南的游客,都曾經(jīng)在芙蓉街看到過這樣一對母女:她們身材袖珍,幾乎只有兩三歲孩子的身高,然而一個滿面滄桑,一個猶帶稚氣,母女兩人生活在一個移動的平板車上,似乎一直在等待好心人,往乞討用的盆子里放幾塊錢。這對母女,就是來自菏澤的蘇翠紅和女兒周玉丹。
“瓷娃娃”的婚后生活:生下殘疾孩子 被丈夫拋棄
蘇翠紅告訴記者,自己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小時候曾經(jīng)發(fā)過一次高燒,雖然被用針扎好了,但是從此之后就發(fā)現(xiàn)自己患了脆骨病,每年要骨折好幾次,以至于她的身材一直沒有長大,保持在了兩三歲孩子的身高和體重。
本來蘇翠紅的父母想,既然女兒已經(jīng)這樣,他們只能照顧女兒到老。然而鄰居親朋們卻勸說他們,給孩子找個丈夫。最后,在蘇翠紅二十三歲的時候,父母將她嫁給了鄰村的男人周玉貴。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個本來充滿了歡樂和希望的婚姻,卻在第一個孩子周歲的時候破滅了。大女兒周玉丹在一周歲的時候,僅僅因為穿衣服,胳膊就折斷了。蘇翠紅這才知道,自己的“脆骨病”遺傳給了女兒。從此之后,丈夫周玉貴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對蘇翠紅越來越惡劣。
不過那時候的蘇翠紅還對丈夫抱有幻想,于是生下了第二個女兒周玉芳,隨著二女兒的逐漸長大,蘇翠紅絕望地發(fā)現(xiàn),二女兒也有同樣的病,只是略微輕一點?吹絻蓚孩子的情況,狠心的丈夫終于拋棄了母女三人。
“瓷娃娃”母女街頭乞討 女兒稱恨爸爸
為了給兩個孩子治病,蘇翠紅來到了濟南。醫(yī)生建議她給孩子手術,然而高昂的醫(yī)療費讓她充滿了絕望,她只能選擇另一條路,一邊乞討,一邊每隔四個月給孩子打一次針。
大女兒周玉丹告訴記者,在濟南的乞討生活,讓她充滿了辛酸。這個11歲的女孩提起父親幾乎是面無表情,她恨父親拋棄了她們母女三個,也恨父親對自己的無情態(tài)度。而當周玉丹說到乞討中遇到的各種事情時,她略帶無助而又氣憤地說,“有人以為我們是騙子,還打俺媽,俺很生氣,可是生氣也沒有辦法,俺吵不過他們”.
不過,在困難的乞討生涯中,周玉丹也有開心的事兒,那就是城里的大學生給了自己不少課本,她最想上學,“因為上學就什么都知道了”.就在記者來采訪的中午,周玉丹正在頂著烈日,在泉城廣場上學寫字,而母親則用一塊紙給她扇風。
老父撿垃圾養(yǎng)女兒外孫女: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在濟南的乞討生活,蘇翠紅過的也很艱難。她說,現(xiàn)在老父親陪著自己和兩個孩子在濟南乞討,好的時候自己能乞討到七八十塊錢,但是從禮拜一到禮拜六之間,基本上要不到錢。而老父親去撿垃圾賣錢,一天能賣二三十塊,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有三四十塊錢。
為了給孩子攢錢治病,蘇翠紅和老父親幾乎不吃什么有營養(yǎng)的東西,“每天就是一塊錢的饃,孩子有好心人給點吃的,一天就夠了,各個地方都有提開水的地方,基本上一天不大花錢”.
就這樣,蘇翠紅小心翼翼地把乞討到的錢攢起來,每隔四個月就去給兩個孩子打一次增強骨質(zhì)的針,每次要花兩千多元。
雖然很苦很累,但是蘇翠紅的父母也沒有放棄,蘇翠紅的父親說,“人家吃好的,咱吃孬的,人家住好的,咱住孬的,就沒有別的心思,就想著孩子,不管到哪個地步,自己的孩子,不管中用不中用,俺也不會放棄”。
“瓷娃娃”乞討為孩子治病:這樣的母愛不卑微
每當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經(jīng)過,周玉丹總是充滿了羨慕。蘇翠紅說,一想到孩子的情況,自己就覺得對不起她。“別的大人都能干活,讓孩子吃的好穿得好,我不中用,讓孩子委屈了”.
蘇翠紅現(xiàn)在把希望放在了二女兒周玉芳的身上,畢竟她現(xiàn)在還能跑能動。但是周玉芳畢竟是個六歲的孩子,根本不懂得母親的困難,看著她貪玩的模樣,記者也忍不住心酸。
周玉丹說,妹妹能跑能跳,自己會想為什么她能跑我不能跑?不過她也不羨慕妹妹,因為將來妹妹還要照顧自己。
雖然乞討的生活很辛苦,但是蘇翠紅卻沒有覺得不體面,因為她正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顧兩個孩子,自己殘缺的身體給孩子的愛也只能這么多,她覺得自己丟的不是臉面,因為她乞討的是兩個孩子的未來。對于拋棄了她和女兒的丈夫,蘇翠紅覺得這都是命,沒有什么好怨恨的。
相對于其他父母,蘇翠紅的母愛,并不卑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