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音像制品專柜前少有顧客光顧!∮浾摺埬残易印z
本報5月30日訊(記者 張牟幸子) 十年前,腰里別著walkman(一種播放磁帶的隨身聽)那叫時尚;如今已經(jīng)難覓磁帶的蹤影。在市區(qū)一些書店,部分音像制品如磁帶、CD等內(nèi)容老舊,有的甚至是15年前出版的,同時受網(wǎng)絡等影響,一年才賣1700多塊錢。
許多內(nèi)容老舊
少有買者問津
近日,記者在濱州市幾家大型新華書店看到,書店的影音專柜前幾乎沒有市民光顧。在位于黃河三路上的新華書店的影音專區(qū)內(nèi),有部分當下流行的車載音樂CD、兒童教育DVD和英語學習光盤,在影音專區(qū)第三個架子上,整齊擺放著許多市面上早已難匿蹤跡的流行音樂磁帶,有些磁帶的第一次出版日期在1997年,還有2003年第一次發(fā)行的VCD。
對于這些影音制品,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小任告訴記者,他從來不在新華書店購買這些東西,“都太老了,那些VCD的歌曲都是什么年代的了,而且現(xiàn)在誰還用磁帶聽歌啊,也沒有錄音機了啊,都直接從網(wǎng)絡上下載了,還免費呢!”另一位市民王女士也表示,她只有兩年前在新華書店給孩子買過英語磁帶,再沒有購買過其他影音制品。
有的賣上一年
僅賣1700多塊錢
據(jù)了解,位于黃河三路的這家新華書店影音制品的年銷售額連總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磁帶的銷售額僅能占到百分之一。這么大量的磁帶和VCD存在書店里又無人問津,新華書店每年能賣出多少,是否存在一個尷尬的局面呢?
對于這些情況,濱州市新華書店第一門市部主任孫震告訴記者,近些年新華書店雖然在改制,但仍然是國有控股,在社會上承擔著一定的服務職能,不能單純以營利為目的,“我們這個店一年磁帶的銷售額大約在一千七百多遠,加上英語磁帶每年還賣不到三百盒,雖然銷售很少,但是磁帶仍占據(jù)了一個展示架,就是給有需求的市民提供這種服務,如果我們不賣這些,那估計就沒有影像店賣了。”
孫震介紹,購買這些磁帶的以老年人居多,內(nèi)容以戲曲為主,磁帶的出版商生產(chǎn)商也逐漸減少,整個市場都在逐漸萎縮,“雖然很長時間才能賣出一盒磁帶,但是我們書店里的這些磁帶只保存三年,三年后返回廠家,廠家重新灌制再次出版,因為磁帶的保存期是有限的,存放時間太長會影響音質(zhì)。”采訪最后,孫震告訴記者,這些磁帶和VCD雖然顯得很落伍,但是他們會一直銷售下去,“直到人們不再需要了,廠家也不再生產(chǎn)了為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