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市場取締后的水塘。
塑料市場取締前的污水塘。
生活日報10月30日訊(記者 李明)這段時間,56歲的章丘市蘇碼村村民潘金祥經常泡在自家的6畝白菜地里。剛剛收獲的荷蘭15號優(yōu)質土豆已經讓他掙了不少錢,他希望大白菜也能賣個好價錢。而在半年多前,他還是個分揀、加工塑料的小老板,一年有十來萬元的收入。這樣的轉變是從今年3月章丘市取締白云湖廢舊塑料市場開始的。像他這樣改行的人,白云湖周邊還有不少。今年3月,章丘市政府痛下決心,將存續(xù)30余年的白云湖廢舊塑料市場取締。這一市場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繁盛于最近10年,長期被當?shù)剞r民當作“致富門路”。整個市場集收購、分揀、加工塑料于一體,覆蓋白云湖等五六個鄉(xiāng)鎮(zhèn),涉及36個村,從業(yè)人員近5萬人,輻射河北、天津、江蘇、浙江等六省一市,年交易額近10億元。從事塑料加工的業(yè)戶一年少則賺五六萬元,多則幾百萬元。
此前十多年里,這一市場經歷了5次整治,但都無果而終。這次取締會徹底嗎?10月19日開始,記者多次前往白云湖附近探訪,發(fā)現(xiàn)原來遍地都是的塑料加工點沒有了,村口垃圾成堆、污水橫流、處處烏煙瘴氣的景象也不見了。
“存與廢,實際上是兩種發(fā)展觀的較量!闭虑鹗形瘯洰咉闫嬲f,是選擇“禍及子孫”的一時發(fā)展,還是要“青山碧水”的綠色發(fā)展,對地方政府是個重大考驗!安幌奚h(huán)境換取的發(fā)展,最終斷送的還是自己。”
如今,取締了半年多的白云湖廢舊塑料市場里的經營戶沒有一家重操舊業(yè)。
取締容易,當?shù)財?shù)萬村民的“飯碗”怎么辦?正如章丘市農辦主任李忠新所言,“幫助老百姓打開生存的大門才是硬道理!睘榇,對自愿轉產轉業(yè)的經營戶,政府“一對一”給予稅費減免、貸款扶持、就業(yè)指導、資金獎勵,從速辦理轉產創(chuàng)業(yè)手續(xù);還組織20多批經營戶到鄱陽湖、陽澄湖等地考察,引導村民利用湖區(qū)資源轉產創(chuàng)業(yè)。如今已有上千個塑料加工戶實現(xiàn)轉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