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詐騙1200萬,1133萬不能歸還。曾經有投資者問“做什么生意回報這么高”,她嚴肅地告訴他們——
“不要問我做什么”
即使在馬某欠債不還的情況下,仍有一些人繼續(xù)借錢給他,因為他許諾的高額回報太過誘人。最終,幾十名投資者投進去1200萬元,得到的“回報”總額卻只有70萬元。
生意不賺錢,想到了集資發(fā)財
42歲的馬某原是云南省巍山縣永建鎮(zhèn)村民,成年后進入巍山縣貿易公司工作,又因公司改制被裁減下崗。她沒有閑下來,和一同下崗的同事孟某合伙買下單位一間鋪面,先開副食店,后又開燒烤店,干了幾年也沒賺多少錢。2007年,兩人散伙,馬某又和侄女合伙經營福利彩票銷售。
據(jù)馬某歸案后交代,開始經營彩票后,她想著一定要盡快富起來,就打起了“集資發(fā)財”的主意。
2007年上半年,馬某開始集資,但不敢向身邊人集資,而是選擇了容易相信她的目標——自己的家鄉(xiāng)巍山縣永建鎮(zhèn)。一天,她回到村里向村民杜某、戚某炫耀:“這些年我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生意做得很大。有些生意很賺,可就是本錢不夠多,你們要是把閑錢拿給我投資,保證1萬元每月給400元至600元的利潤。”
兩位村民聽她這么一忽悠,就相信了她的話,認為她“有能耐”也靠得住,分別拿出幾十萬元積蓄。之后幾個月,馬某很守信用,按期給付利潤,并希望兩人“再去宣傳一些人”。兩位村民將投資賺錢的消息告訴親朋好友,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很快有40多人將900余萬元“投資”給了馬某。
當有投資的村民問起馬某具體投資情況時,她嚴肅地告訴他們三句話:“一不要問我做什么;二不要你承擔風險;三要想退錢,當月說,下月退。”后來,再有人追問,馬某干脆就說:“在做五糧液、茅臺、XO和高檔香煙生意。你們還要問什么?”如此這般,不少投資者還真被唬住了。
給不了“回報”,演起了把戲
在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獲取投資款的同時,馬某還以投資為由向多人借款300余萬元,條件是高出銀行同期存款利率8倍。但至案發(fā)這些借款本金,大部分沒有歸還,利息就更甭提了。
那么,馬某到底用這些錢投資干了什么?其實,她將每一次騙取的投資款分別用于買彩票、炒股票、買賣蘭花等,結果不僅沒賺錢,而且被套住乃至虧損,后來根本沒錢給付“高額回報”。
當有人要求退還投資款時,馬某要么以投資房產暫未回籠資金為由,要么以“貨物積壓”為由推托。在村民逼債的情況下,馬某甚至玩起了一套把戲,她一邊告訴討債人會讓朋友給他們打款,一邊又用一個新手機號碼給討債人發(fā)短信:“我是馬某的朋友,請將你的銀行賬號發(fā)給我,我按照賬號給你打款。”等討債人將賬號發(fā)過來,她就回復稱“你的卡號不對,轉不上”。
此外,當有人追上門要錢,她就說:“這兩天生意相當好,因為壓著貨沒法給錢,等賣了全還你。”就是在借錢不還的情況下,還有一些貪圖高額利潤回報的討債人又繼續(xù)把錢借給她,期待更多的“高額回報”。
錢去了哪里,自己說不清
2011年4月,經債主舉報,馬某歸案。警方查明,自2007年至2009年,馬某以“高額回報”和給予高于銀行同期存款8倍利息的欺騙手段,共在民間非法集資1200萬元,除給付過投資人70多萬元利潤回報外,至案發(fā)時尚有1133萬元不能歸還。
馬某交代,這些錢,她買彩票花了200多萬,炒股虧了200多萬,買賣蘭花虧了100多萬,還把錢給他人投資房產,至于多少她也說不清。此外,她還用于買車等個人奢侈消費。
馬某非法集資,最終坑害了投資者。被害人大多是拿出家中積蓄給她,最可憐的是一位老人拿出10萬元養(yǎng)老錢給了她,最近卻因患重病無錢醫(yī)治。
目前,該案正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檢察院審查起訴。作者:劉德安 張曉丹 饒云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