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頭嶺是深圳最后一處沒有通路、通水的地方。
翻越山間小路前往坪頭嶺。
坪頭嶺居民小組下轄于坪山新區(qū)坪山辦事處金龜社區(qū),她像害羞的姑娘一樣,深深藏于林木茂密的金龜山中。坪頭嶺建在金龜山中一處占地百畝左右的平臺上,已經(jīng)有600多年歷史。前往坪頭嶺時,一條兩車道的嶄新柏油路延伸到金龜山下便戛然而止,再向前,便是一條坑洼不平、石頭黃土裸露的山間小路。站在柏油路的盡頭,再邁一步就是泥石路的開始,這道刺目的分割線讓原本生活在坪頭嶺的人家一戶戶遷移出來,至今只剩下一戶無兒無女的中年夫妻,孤獨地守護著坪頭嶺。
整個金龜社區(qū)面積并不是很大,只有13.852平方公里,連坪頭嶺在內(nèi),共轄7個居民小組,有戶籍居民525人。金龜社區(qū)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已列入重點環(huán)境保護的范圍內(nèi)。1991年,更是被市里列為重點水源保護區(qū),土地開發(fā)受到嚴格控制;1998年,這里被廣東省定為重點生態(tài)林保護區(qū);2004年,社區(qū)全被劃入重點生態(tài)控制線范圍。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金龜人,他們保護著深圳的環(huán)境和水源,但至今卻仍未能夠喝上自來水。
無路,讓600多年的村落幾近消亡
在深圳,還會有人相信,一個居民小組里只生活在一戶人家,每天要爬1.5公里左右的山路進出?位于坪山新區(qū)坪山辦事處金龜社區(qū)坪頭嶺居民小組就是這樣一處地方。
驅(qū)車進入金龜社區(qū),按照路標指引,便來到了金龜山腳下,與此同時,柏油路也到了盡頭,前面便是通往金龜山上坪頭嶺的唯一山路,石頭、黃土裸露,石縫中,有雜草頑強地生長著。車輛無法前行,記者向前邁了一步,踏上了這條山路,開始向坪頭嶺攀爬。
沿著這條山路走,城市的喧囂在背后越來越遠,深深吸口氣,空氣中滿是新鮮的青草味道。眼中看到的滿是翠綠的樹木,一些果樹的枝頭上掛滿了果子,無人采摘;耳邊,蟲鳴鳥叫此起彼伏,聲聲悅耳;腳下潺潺的溪水叮咚作響,一曲大自然的交響樂就這么兀自不停。“一直延伸到祠堂那里,這條山路有1500米長。”說起這條山路,坪頭嶺居民小組組長邱偉光如數(shù)家珍。他告訴記者,原本這條山路所在的位置是6塊水田,上世紀60年代,一場大臺風帶來的降水,將所有的水田都沖毀了,形成了一條羊腸小路。2001年左右,一家房地產(chǎn)公司要來坪頭嶺開發(fā)旅游項目,就用鉤機等挖出了現(xiàn)在的山路,可是開發(fā)項目不久擱淺了,這條山路也就再無人問津。
大約行走了半個小時,記者一行人終于到達了坪頭嶺。一棟棟老式、新式的小樓參差不齊地建在坪頭嶺各處,掩映在婆娑樹影之中,活生生一幅田園風情的山水畫。“深圳都沒什么人知道還有坪頭嶺這樣的地方了。”看著眼前的一切,邱偉光眼圈泛紅。邱偉光的房子也建在坪頭嶺,當年的他每天往返山上山下無數(shù)次,每次背著百公斤左右的建材,一點點建起來的。可是,就是因為坪頭嶺與山下只有一條山路相連,近些年來,原本生活在坪頭嶺的人家,就這么一戶一戶地遷了出去。“上世紀90年代時,這里有12戶人家居住,后來有7戶人家在山下建了房子。”邱偉光介紹說,現(xiàn)在只有一戶人家仍然居住在坪頭嶺,這戶人家也姓邱,是邱偉光的堂弟,因為婚后無兒無女,家庭經(jīng)濟條件又不好,所以只能生活在山上,靠種菜、養(yǎng)雞養(yǎng)鴨生活。
深入坪頭嶺,便會看到一塊占地頗大的打谷場,這里是原來村民們經(jīng)常聚會的地方,每逢豐收年景,人們都會在這里慶祝。早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這里還是東江縱隊一支分隊的扎營地。
走過一處小橋,邱氏宗祠仍舊矗立在原地。“宗祠有600多年的歷史了。”邱偉光說,生活在金龜社區(qū)的客家人為了躲避元末明初的戰(zhàn)亂,從河南遷移而來。記者從邱偉光口中得知,雖然現(xiàn)在坪頭嶺上的居民基本上都遷出去了,但是每年從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居民們還都會到祠堂祭拜祖先。人們扛著各種祭品,沿著山路攀登至坪頭嶺,那些身體不好的老人,都由年輕人背上山來。
“如果那段山路再不修,真怕有一天,坪頭嶺就沒了。”望著昔日的家,邱偉光無限感慨。在邱偉光的記憶中,這些年來,金龜社區(qū)的居民無數(shù)次向有關(guān)部門反映問題,在這條山路上的勘察不下5次,但是山腳下的那條柏油路卻一直都沒有向坪頭嶺延伸的跡象。那道柏油路與山路的分割線,如一道溝壑,多年來一直橫在金龜社區(qū)居民的心頭。
守護水源,村民卻沒有自來水喝
“這座山形狀像龜,加上山上常年鮮花盛開,陽光下如給整座山涂上金色,故名金龜。”遙指金龜山,邱偉光給出了得名的由來,金龜社區(qū)則由山名而來。在金龜社區(qū)中,7個居民小組如珠鏈,散落在母親河——金龜河的兩側(cè),河流兩旁的水榕樹均有著百年的歷史。走完整個金龜社區(qū),古橋、碉樓、客家民居……幾乎所有代表客家文化的東西,在這里都能找到。
而金龜人,也有著自己的一個桃源夢。金龜社區(qū)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已列入重點環(huán)境保護的范圍內(nèi)。1991年,更是被市里列為重點水源保護區(qū),土地開發(fā)受到嚴格控制;1998年,這里被省里定為重點生態(tài)林保護區(qū);2004年,社區(qū)全被劃入重點生態(tài)控制線范圍。
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因素,金龜社區(qū)目前依然靠天吃飯,村民每個月的分紅平均下來只有100元左右。“這些錢,現(xiàn)在也只能買些鹽而已。”金龜社區(qū)的居民芬姐告訴記者:“這里至今未通自來水。金龜居民所引用的水叫做‘自流水’,不是自來水。”
芬姐告訴記者,金龜社區(qū)居民目前所引用的水都是來自金龜山中的溪水,或者是井水。在金龜社區(qū),大大小小的蓄水池不下幾十處,十幾米深的水井也有十幾口,同時還有兩口60米深的水井。平時,居民用水都來自蓄水池。“我們這里的水說起來還真是純天然的呢。”芬姐笑著說,在外人看來,金龜居民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可又有多少人真的體驗過我們的苦處?”夏天還好辦,因為雨水充沛,金龜居民飲用水都不成問題,可到了秋冬少雨季節(jié),金龜居民飲水便成了問題,“只能去外面挑水回來了。”芬姐介紹說。
“金龜社區(qū)不是重點水源保護區(qū)嗎?怎么保護水源的居民都沒有自來水喝呢?”當記者提出這一疑問后,芬姐告訴記者,由于金龜社區(qū)所在地理位置海拔較高,有關(guān)部門曾對當?shù)鼐用窠忉屨f,要將供水管網(wǎng)通到金龜社區(qū)的話,要花幾百萬的成本,造價太高,所以金龜社區(qū)居民至今仍在引用“自流水”。
據(jù)邱偉光介紹,最近坪山新區(qū)正在對金龜社區(qū)進行新的整體規(guī)劃,要將金龜打造成集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地。對于這樣的消息,邱偉光等金龜居民并沒有想象中的興奮。“就怕雷聲大,雨點小。”“金龜人早已望眼欲穿了。”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