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中區(qū)“運河文化休閑”主題周啟動后,濟寧東大寺景區(qū)游客接待量不斷攀升,廣大游客和市民紛紛走進東大寺,體驗獨具風情的伊斯蘭文化。
作為濟寧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運河文化休閑”主題周把“走進東大寺、體驗伊斯蘭文化”作為主題周的重要活動內(nèi)容。濟寧東大寺座落于古運河西岸,是濟寧市城區(qū)第一個3A級旅游景區(qū),其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列全國五大清真寺之一。寺內(nèi)建筑風格獨特,散發(fā)著濃郁的伊斯蘭教文化芬芳,是中阿建筑手法奇巧融合的典范,也是濟寧各族人民共同擁有的寶貴遺產(chǎn)。
“伊斯蘭文化體驗活動”的開展,對于增進廣大游客和市民對伊斯蘭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相關新聞:
濟寧東大寺 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間,以后經(jīng)明、清各朝及當代數(shù)次修繕,使建筑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并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
宗教內(nèi)涵:
。、大殿必須是座西朝東。這是遵照伊斯蘭教規(guī)定的禮拜“朝向”,亦稱“正向”,即禮拜方向的簡稱,全世界穆斯林一律朝向麥加城克爾白,克爾白位于我國的西方稍偏南,因此我國穆斯林建筑都以正西為朝向,即大殿必須座西朝東。
2、大殿呈窄而深的平面。敕建的大殿開間最多不能超過7間,而參加禮拜的穆斯林卻與日俱增,加上節(jié)日、會禮時的需要,要增加容量只好向縱深發(fā)展。為使全體穆斯林聚禮者能聽見領拜阿訇的聲音、看到領拜阿訇的動作,與領拜人保持一致。整座大殿不設隔扇,同時,立柱采取“減柱造”法,從卷棚殿到后殿,每進一殿,必上一級臺階,步步登高,使后殿居高臨下。
。场“勾連搭”屋頂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筑獨特型式。由于大殿分為3進,屋頂都是起脊式,就必須采用“勾連搭”結構將各殿屋頂接連成為一個整體。據(jù)專家著文稱,這種營造方法為國內(nèi)其他古建筑所沒有的。它解決了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及內(nèi)柱承受能力不堅固等難題。并且為今后進深增建為4進、5進留有充分的余地。
。础⒀b飾的基調(diào)色彩。東大寺同國內(nèi)其他清真寺一樣,建筑物的梁、枋、斗拱上面的彩繪及墻面裝飾,基調(diào)色多用暗紅、土黃、姜黃、暗橙、鴨頭綠、淡綠、青、灰白、黑或金色。粱、枋彩繪以“旋子”、“纏枝蓮”為主,其他裝飾還有以阿拉伯文組成的經(jīng)字畫,如中堂、對聯(lián)、圓光、岔角等。這些裝飾藝術,融合了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tǒng)裝飾手法,并突出了伊斯蘭的宗教內(nèi)涵。
。、風鐸不響。大殿、邦克亭、大門、望月樓4角的風鐸,均為生鐵鑄成,而鐸墜卻為木質(zhì),風力再強勁,也不會發(fā)出撞擊聲響。清真寺內(nèi)除了誦經(jīng)聲和輕聲交談以外,不會出現(xiàn)鐘鼓器樂之聲。
東大寺成功地將伊斯蘭和阿拉伯風格與中國傳統(tǒng)手法融匯貫通,是中阿合壁(或中伊合壁)的杰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