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姜言明 通訊員 肖根法 王哲 報道
本報新泰訊 3月10日,站在林子溝塘壩壩頂,龍廷鎮(zhèn)上豹峪村支書劉少林很是高興:“去年6月份建成的這個塘壩,發(fā)揮了大作用,當年蓄水5萬多立方米,去冬今春,周邊400多畝黃花菜、果樹等都是用的這里的水。”
“這不,塘壩水位下降了兩米多,”他手指著明顯的水位線告訴記者,“上豹峪8個自然村,這樣的塘壩有11個,去年一年建了倆。”
鎮(zhèn)上負責同志介紹說,在龍廷,類似小塘壩共有107個,近一半是這兩年興建起來的。
驅車柴汶河兩岸,但見壩壩相接,波光粼粼。市水利局局長段元慶介紹說,在柴汶河28公里河段上,近年來先后修建了7座橡膠壩,10座攔水壩,可蓄水18萬立方米。
新泰地處泰沂山脈,境內山地較多,水資源匱乏。因此,當?shù)匾恢卑雅d修水利作為改善民生的大事來抓,多渠道籌集資金,開源節(jié)流并重,積極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建設蓄水工程,充分攔蓄雨水、地表水。
據(jù)統(tǒng)計,“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0億余元,新建、維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僅小塘壩建設,財政投入扶持資金高達600余萬元,增加蓄水100余萬立方米。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水庫、塘壩1564座,設計庫容4億多立方米,興利庫容2.4億立方米,其中,塘壩1383座。這些水庫、塘壩就如同一個個水袋子,星羅棋布覆蓋了全市20個鄉(xiāng)鎮(zhèn)、916個村。全市50余萬畝小麥,有一半靠積蓄的雨水澆灌。
據(jù)了解,除了興建塘壩、集雨窖等小型蓄水設施,新泰還在水庫挖潛上大做文章。最近三年,單是市里拿出的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配套資金就高達1200余萬元。而通過加固后恢復興利庫容和減少滲漏,全市177座小型水庫增加蓄水6000多萬立方米。
即使在近期百年一遇的冬春連旱情況下,全市水庫蓄水仍近2億立方米,為抗旱保苗、保林提供了充足水源。去冬今春,這些水庫提供灌溉用水超過1000萬立方米。
“2月份,光明水庫連續(xù)開閘放水5天,給小麥澆了一場‘救命水’,加上前期下了幾場好雨雪,今年糧食豐收肯定沒問題。”望著正在返青的小麥,小協(xié)鎮(zhèn)碗窯頭村支部書記柳長勝信心十足。
■記者點評
新泰山區(qū)一帶處于魯中臺地,無客水經過,在過去是要靠天吃飯的了。但是,新泰人通過大力興修水利,千方百計開源節(jié)流,開發(fā)利用好雨洪水資源,蓄水灌溉,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發(fā)展瓶頸。這上千座水庫、塘壩在山間星羅棋布,解決了農業(yè)灌溉用水和群眾吃水,不僅保證了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還為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更為這一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他們的經驗表明,在水利條件較差的地方,只要開動腦筋,千方百計開發(fā),因地制宜蓄積,水總會有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