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記者聽說南辛莊派出所撿了一個孩子,便趕去探個究竟。派出所民警柏記明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
14日下午2點多鐘,我們接到報警:在城區(qū)中心閘村的一個路口,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坐在路邊哭,說的話,居民聽不懂,不是本地孩子。
14日下午雖然陽光不錯,但雪后的氣溫異常寒冷。記者和幾位同事5分鐘左右趕到現(xiàn)場。只見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穿著藍(lán)色的棉襖,推著自行車,蹲在路邊,兩眼淚汪汪,但一直沒哭。當(dāng)時現(xiàn)場還有二十多個附近的居民。圍在他身邊的居民不停地問他叫什么,幾歲了,家在哪,父母電話是多少。還有一位熱心人給他買了兩袋熱奶。這個小男孩說了幾句話,是南方方言,居民聽不懂。“這孩子可能迷路了,家人肯定很著急,說的什么大家也聽不懂。”其中一位居民說。
我們分析,這孩子雖是外地人,但可能就在附近居住,因為他是騎著自行車出來的。我們決定先挨家挨戶地問。十幾位居民也一起幫著找孩子的父母。當(dāng)我和同事們到附近的五六家住戶核實時,接到漁山派出所民警的電話,說一名五六歲的小男孩走丟了,經(jīng)過核實,就是這個小男孩。
下午4點左右,他的舅舅來到我們警務(wù)室。男孩見到舅舅后放聲大哭。“下午1點左右就找不到他了,他媽媽正在家里哭呢,腿軟得都走不動路了。”小男孩的舅舅說。
原來這個男孩叫冉冉,今年6歲了,浙江人,隨著父母做生意來到濟寧,趁著爸媽不注意,騎著他的小自行車,從漁山農(nóng)貿(mào)市場走到龍行路附近的中心閘村,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這段距離可不近,至少有五六里路,一個6歲的孩子騎著小自行車走那么遠(yuǎn)真不容易。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