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人體器官志愿捐獻者的比率仍然很低。(資料片)
自10月25日山東省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此事就受到了市民的廣泛關(guān)注。截至今天下午,已經(jīng)有8人到省紅十字會登記成為人體器官志愿捐獻者。其中,有一個家庭,三口人都有意捐獻人體器官,正在上大學的女兒還是一個“90后”。
夫妻二人一同登記為人體器官志愿捐獻者
今天上午,一對夫妻來到山東省紅十字會業(yè)務部,登記成為人體器官志愿捐獻者。他們還告訴工作人員,他們正在外地上大學的“90后”女兒也有意報名登記捐獻人體器官,只是當天不能及時趕來,要隨后才能辦理登記手續(xù)。在場的工作人員都很為這個家庭的義舉所感動。
出于宣傳我省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員動員這對夫妻接受一下媒體采訪,但二人委婉拒絕,隨后悄悄地回家了。
得知這一情況,經(jīng)過一番努力,今天下午記者聯(lián)系上了當事人孫女士。孫女士開始仍不同意接受采訪,在記者的一再勸說下,她才說出了他們一家人這次登記捐獻人體器官的緣由。
“這件事,是我們?nèi)谌碎_過家庭會議共同決定的,大家都同意捐獻人體器官。”孫女士說,人活著應該有感恩的心,她以前多次獻過血,也捐錢幫助過別人。幾年前,她也曾咨詢過人體器官捐獻的事,可那時還沒有開展這項工作,就作罷了,F(xiàn)在有了機會,他們就趕緊行動起來。
“人死了什么也帶不走,不如捐出器官去救人”
“我爸爸媽媽幾年前就有這個意愿,這次他們告訴我,我很自然地就同意了。” 孫女士正在外地上大學的19歲女兒楊荃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打算下次回濟南時就去辦理捐獻登記手續(xù)。開始,楊荃蕙也不愿意讓記者把她的名字寫進報道,怕別人說自己出風頭。當記者告訴她,這是為了宣傳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時,她才同意。
“人死了什么也帶不走,不如捐出器官去救人。”楊荃蕙說,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同宿舍的同學,大家也都很支持她,并表示有機會大家也會去報名。
“我們‘90后’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我們也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楊荃蕙說。
“我覺得,一個家庭是一個整體,一起行動很好,我支持女兒的選擇!”孫女士說,“比起那些捐巨資助人的慈善家,我們沒有那么多錢,那就在以后捐出自己的器官幫助別人延續(xù)生命吧!”孫女士還告訴記者,在辦理完捐獻登記手續(xù)后回家的路上,她和丈夫像剛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樣,相互都很感動,都為對方理解自己感到欣慰。
我國每百萬居民中僅有0.03名捐獻者
據(jù)相關(guān)調(diào)查顯示,我國平均每百萬名居民中僅有0.03名捐獻者,比率很低。而人們對器官移植的需求越來越大,器官緊缺已成為中國器官移植發(fā)展的瓶頸問題。因此,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勢在必行。
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省開展的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已經(jīng)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但仍然任重道遠,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加入到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