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爾街機構等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炒房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于是,像美國房地產市場那樣的泡沫,也在中國大地上醞釀起來
大家心里都明白,房市泡沫吹得越大,在價格低位進場的投機客拋售房產后所得的利潤也越高。可誰能抄到底,誰能保證在價格最高點拋售呢?請放心,低買高賣的,絕不可能是廣大盲從的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往往是看著人家撈到錢,然而等自己一腳踏進去,不摔個體無完膚都算是輕的。
2009年11月23日,美國發(fā)布了一組震撼人心的數據,大約有1/4的美國房主欠銀行的房貸比他們的房屋凈值要高,也就是說,房產掉價了,而他們即使賣掉房產,所賺的錢也不夠還銀行的房貸。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透露,這樣的家庭到2010年年底將達到2100萬戶,只要有1/5的家庭放棄供款,銀行及投資者的損失就會超過4000億美元。在2009年第四季度,已有480萬戶家庭沒有繳納按揭月供,這部分金額每月總計50億美元。從技術上來說,這些房產已被列入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的范圍,這就意味著銀行可以隨時上門,沒收那些業(yè)主的房產。
讀到這些數據后,千萬別以為美國離我們很遙遠,因為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金融大鱷和國際炒家像當初吹大南美洲、日本和美國房市泡沫那樣,正利用資產泡沫這一暗器興風作浪,吹大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因此,美國百姓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國百姓的明天。這里有事實依據。
由于中國經濟繁榮昌盛,因而在外界看來,這頭“肥羊”太誘人了。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幸存者”摩根士丹利在美國本土損失慘重,其2009年的財務報告繼續(xù)呈現虧損,可是其在中國的業(yè)務卻碩果累累。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摩根士丹利就針對亞洲市場建立了兩只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摩根士丹利3號全球房地產基金(MSREFIIIInternational)和摩根士丹利4號全球房地產基金(MSREFIVInternational),其中50%的資金全都投放到中國,特別上海和廣東那樣的大都市。它們讓海外的“中國買辦”充當鋪路石,在GDP增長被當成政績的主要考核標準的狀況下,很輕易地獲得了地方官員的支持,并依靠當地的房地產公司作為平臺,取得聯合開發(fā)項目的權利,隨后再將中方公司的股權買過來,在控股之后操縱房地產的定價和運作。摩根士丹利在中國已經成為“融資-開發(fā)-招商-運營”這一產業(yè)鏈的龍頭角色。
中國百姓對房子情有獨鐘,無房的家庭想買房,似乎不擁有一套房子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而已經擁有房子的家庭還想擁有更多,他們希望可以從中獲利。由此可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炒作空間極大,房價上漲幾乎勢不可當。面對如此瘋狂的房地產市場,兩年前,摩根士丹利又在全球募集了42億美元建立摩根士丹利5號全球房地產基金(MSREFVInternational)。(請記住,它是在募集,而不是用自己口袋里的錢在投機,賺了是它的,虧了呢,反正是別人口袋里的錢,它照樣獲利,因為它給員工發(fā)放的“獎金”早已作為公司營運成本被扣留下來。這才叫玩得轉,已經是賭徒的最高境界,可以穩(wěn)賺不賠。)這次,該基金又將多達50%的資金投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在該基金的哄抬下,大量的資金所有者,包括中央企業(yè)也爭先恐后地涌入房地產市場,造成各地“地王”頻現。
而摩根士丹利在中國的各個市場上的業(yè)務越做規(guī)模越大,目前在中國已經擁有一家投資銀行、一家國內銀行、兩家基金公司以及6個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以及數量不明的個人理財基金和私募基金。這樣的龐然大物活躍在中國經濟領域并興風作浪,那么中國哪個監(jiān)管部門在監(jiān)控它?
摩根士丹利的前中國房地產投資機構董事總經理加思·彼得森因涉嫌向中國官員行賄,違反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而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被迫離開公司。彼得森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在中國房地產業(yè)可謂春風得意,特別是曾在上海參與好幾宗大項目的運作,使他成為華爾街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彼得森一案只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丑聞的冰山一角,在中國又何止一個彼得森?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就是被華爾街人士炒作出來的,他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忽而唱衰、忽而捧殺中國房地產市場,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利。唱衰就是“進”的信號,捧殺則意味著他們大賺一筆之后準備“撤”了。泡沫越大,他們搜刮到的資產就越豐厚。
目前,我們用各種得到普遍公認的測試房地產市場泡沫的方法,如計算房價與租金之比,或者計算房價與收入之比,所得到的結果都明明白白地顯示中國房地產市場有泡沫,而且其規(guī)模巨大。我們就用房價和收入之比來剖析。2007年的中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786元,到2008年增加到15781元。該數據是溫家寶總理于2009年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公布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根據夫婦兩人的收入來計算,那么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是31562元,而中國目前的房價在一兩百萬元的情況相當普遍。如果一套房子價值100萬元(考慮到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那么房價與收入之比為31.27(1000000元除以31562元),已超過合理比值6的5倍了!
大家可以看見,房地產市場被炒得越熱,回報越高。2005年高盛進行的投機使它獲得接近40%的回報,但到了兩年后的2007年,房地產市場的回報竟被炒到了100%。最近摩根大通、花旗、麥格理和凱雷等公司,已經相繼將中國的住宅及寫字樓物業(yè)拋售,它們集體出逃,賬面利潤至少為100%,甚至更多,接盤的又幾乎全是中資企業(yè)。這些華爾街“食人魚”處于財富金字塔的頂端,劫掠過后立刻撤走,就等著泡沫被刺破。冤的是接盤的中資企業(yè),以及最后接棒的“傻瓜”——中國普通百姓。而避免被盤剝的唯一方法,就是遠離華爾街機構,不聽它們的忽悠。
(選自《金融讓誰富有》,陳思進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