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起暫停房地產投資移民
投資移民門檻增至1000萬港元
香港特區(qū)政府13日宣布,已針對香港資本入境者計劃作出修訂,修訂后申請來港的投資門檻由650萬港元增至1000萬港元,并將房地產從投資移民計劃的投資資產類別中剔除,自14日起生效。
香港特區(qū)政府發(fā)言人表示,修訂計劃的目的是確保計劃與時并進及繼續(xù)為香港帶來最佳的整體利益。相對海外同類計劃,經修訂后的計劃仍具有競爭力。投資門檻(及凈資產或凈資本要求)將每3年評估一次。此次暫停將房地產列入獲許投資資產類別的安排,也會在下次重估。
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曾蔭權13日在出席立法會宣讀2010/2011年度施政報告時也表示,政府注意到投資移民計劃下投資于房地產的資金有上升的趨勢,前九個月,有關資金占計劃總投資額42%,政府決定作出上述修改。
按照港府之前的規(guī)定,投資移民申請人需要在提出申請的兩年前在香港擁有不少于650萬港元的凈資產,房地產以及金融資產都是申請人可以投資的范圍。
曾蔭權表示,需要增加土地供應,通過“勾地”和主動賣地,確保住宅土地不會短缺,未來10年內,平均每年需提供可興建約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但曾蔭權強調這并非建屋量的硬指標,其目的是政府在一段時間內累積一定的土地儲備,使房地產市場有平穩(wěn)的土地供應。此外,港府還會與房屋協(xié)會合作,推出名為“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以訂立租約時的市值租金,租予符合資格人士,租約期最長為5年。曾蔭權預計,連同完成補地價的土地契約修訂、土地交換、港鐵公司和市建局的招標項目及無需補地價的私人重建項目,計在未來3至4年,會有6.1萬個一手住宅單位供應。
曾蔭權指出,香港經濟目前已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整體經濟同比躍升7.2%,超越金融海嘯前的高峰。失業(yè)率跌至4.2%,是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香港經濟今年全年可望有5%至6%的增長。(萬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