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是市民們廣泛認可的一種飲用水,陸羽在其著作《茶經》曾經寫道“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認為用來泡茶的水,以自山中流出的山泉水最佳。因此,這種經過山體自凈作用而形成的天然飲用水一直為市民所追捧。許多商販看準了這一商機,在山邊架設了取水管道,利用自然資源做起了這無本買賣。“在天水路戴家山下就有多家這樣的‘三無’山泉水店,他們將山泉水這樣從山上取下直接售賣,這樣的水喝著能放心嗎?”市民孫先生昨天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說。
“水站”生意非常紅火
昨天下午兩點,記者來到位于天水路的戴家山腳下,發(fā)明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店掛著 “雪糕、礦泉水”的招牌,如果單看小店內的擺設,和普通的雜貨店沒有任何的差別,但在商店的前方,記者發(fā)明了不同之處。在一頂大太陽傘底下,一個從屋內接出的黃色的自來水軟管,用鐵架架在路邊。不一會,一名駕駛黃色教練車的男士將一元錢交給店主后,擰開水龍頭開端往桶里灌水。記者注意到,這家店應用的水龍頭有點奇特,類似于消防水槍的水龍頭出水速度也快,幾乎不到10秒鐘,一個10升的礦泉水桶就灌滿了。
記者隨后在路邊觀察發(fā)明,這家“水站”的生意非常紅火,不到半個小時,就有8名司機停下車買水。
商家自稱有“凈化池”
隨后,記者提著一個水桶來到小店門前,將一元錢遞給老板娘。這名中年婦女動作麻利地將水龍頭放到了記者攜帶的水桶上,開端向里面灌水。記者對水的質量提出質疑,女子表現水質絕對沒問題。她告訴記者,他們的水都是純粹的山泉水,雨雪水基本流不進來。在這里灌裝的水也算上是山泉水,加上這些水在巖層中滲透時,富含一些礦物質,該水并不比一些礦泉水差。附近的居民都十分愛好這些泉水,他們灌裝的大桶水,以每桶一元的價格出售,很受歡迎,每天能賣一百多桶。
“這都是我們用軟管從山上一點一點引下來的,而且我們也有凈化池。你放心好了,這水絕對沒有問題。”這名女子向記者介紹說。
提著裝滿山泉水的水桶,記者又沿著天水路前行,發(fā)明路邊一個賣山貨的婦女也做起了水生意。她的水龍頭也是直接架在路邊,對于記者提出山泉水有沒有凈化的問題,這名婦女竟然反問記者為什么要凈化。“我們一直都喝這些水,沒出過問題,這還要凈化干什么,從山上打下來直接喝就行了。”她輕松地說。
記者在兩個小時的探訪中發(fā)明,來購置山泉水的顧客大多都是有備而來,很多人都拿著10升的礦泉水桶,一買就是兩三桶,而在購置山泉水的人群中,出租車司機還有開著黃色教練車的駕校老師買得最多。
上山取水要交10元錢
在聽了商販和市民的介紹后,記者決定上戴家山一看畢竟。就在記者上山的時候,碰到了兩名附近的居民,拿著水桶自己上山來取水。只見他們走到半山腰一個石縫間,用水舀從巴掌大的一個石縫間將水取出,然后裝到桶里。這些山泉水并不是被取出后立即就能溢出,而是要等上10秒鐘左右,所以10升的桶水用了半小時才取滿。為了上山取水,這對夫婦還交給“風景區(qū)”看山人10元錢的登山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