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這場鏖戰(zhàn)最激烈的時期,位于北京朝陽區(qū)霄云路鵬潤大廈18層的國美電器總部仍像往日一樣安靜。
電梯門打開,左邊是鵬潤投資,右邊是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國美管理層成員們“偶爾”和黃光裕胞妹黃秀虹擦肩而過,后者是黃光裕個人投資公司鵬潤投資的董事長。2010年8月4日以來,黃光裕一直試圖捍衛(wèi)自己作為國美大股東的掌控力,罷免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陳曉,,并將其二妹黃燕虹和中關村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鄒曉春納入董事會。
國美總部迷宮般的走廊不同于任何一家公司的辦公空間,這似乎暗示著這家中國零售業(yè)巨頭控制權之爭將會向難以預料的方向發(fā)展。
走過一段“迷宮”,可達到陳曉的辦公室。近200平米的辦公室分為4個套間,分別作為辦公、會議、會客和休息之用。距此100米,是一間格局、裝修完全相同的辦公室,但其主人將在很長時間內(nèi)不能親手用鑰匙開啟它——國美電器及鵬潤投資創(chuàng)始人黃光裕,在2010年8月30日被北京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一審判決:獲刑14年,罰沒人民幣8億元。同時,黃光裕的妻子杜鵑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三年執(zhí)行,當庭釋放。
在媒體愈演愈烈的追逐中,這兩間辦公室的距離已然是咫尺天涯。
人們對這個逐步升級的官方版本耳熟能詳。導火索是今年5月11日,黃光裕全資子公司Shinning Crown在國美年度股東大會上,提起否決權,罷黜貝恩資本在國美董事會的三個席位;8月4日,Shinning Crown突然發(fā)函要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重組董事局,次日,國美在香港提請訴訟,追究黃光裕在2008年1月及2月前后回購公司股份中違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責任及信任的行為。隨后的8月6日到19日,國美員工先后收到來自以管理層,大股東,及董事會名義發(fā)布的三封公開信,黃家指控陳曉“收買人心,以謀私利”,國美控制權爭奪戰(zhàn)徹底公開化。
此后,創(chuàng)始人家族和國美管理層均不遺余力爭奪輿論和投資者的支持。8月23日,國美高調(diào)發(fā)布2008以來業(yè)績最佳的中期財報:凈利潤9億6200萬元,同比增加65.9%,第二季度約130億9200萬元的銷售收入更是創(chuàng)下國美上市以來的最高單季銷售記錄。但很快,黃氏家族以規(guī)模和收入不及對手蘇寧為由,予以反駁。
資本方面,國美管理層于8月下旬赴海外游說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在內(nèi)的機構投資者,而僅在8月24、25兩日,黃氏家族已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國美0.8%股份,無疑,雙方都在為9月28日臨時股東大會的決戰(zhàn),贏得籌碼。
無論籌碼如何翻新,國美的目的只有一個:稀釋黃光裕夫婦所持34%的國美股份。這正是黃最為擔心之處,一旦失守這一黃金底線,作為創(chuàng)始人和大股東的黃光裕便無法對抗另三分之二的股東權力,從而失去國美控制權。
至此,這場控制權之爭已具備宮廷政變的關鍵元素:斂財,權謀,篡權,逼宮,令人欲罷不能。而國美和黃光裕在中國的符號化意義,則使人們對此的關注達到空前熱度。
國美電器在中國開創(chuàng)了零售業(yè)低價及規(guī)模至上的模式,同時因挑起惡性競爭而背負罵名。這使黃被視為1979年以來中國激烈社會變革塑造出的新興階層的代表:崛起于草莽,官商勾結,財富積累軌跡堪稱野蠻。但另一方面,黃也重新喚醒了中國當代社會對個人財富的強烈意識。從首富到階下囚的鋒利曲線刺傷的不僅是黃個人的命運,還包括人們對個人財富所有權的安全感。
據(jù)本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失去控制權的不安感早在2009年便在黃光裕內(nèi)心埋下:去年6月,美國私募股權基金貝恩資本進入國美,以及7月,國美管理層施行期權激勵,這都使黃光裕緊張。但當時,案件仍處在調(diào)查階段,黃沒有更多精力顧及國美。況且,他需要合適的時機——于是有了今年5月11日對貝恩的罷黜。
7天后,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宣布對黃光裕的一審判決。
從此刻起,這位蠻橫,嗜賭成性的帝王如困獸一般,越是睚眥必報,越是暴露出內(nèi)心強烈的不安。“他其實害怕啊,”接近黃家的人對本刊說,“如果失去了國美,黃光裕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樣,其他業(yè)務都沒意義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