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比特幣可能構成犯罪 被偷被搶被騙均不受法律保護 流通類似于傳銷——
投資比特幣 國際級“博傻”游戲?
狂熱的支持者認為,比特幣將取代各國貨幣一統(tǒng)天下,如今能大量持有日后必成富翁。
而有的經濟學家則把它形容成國際級“博傻”,指出它類似于傳銷,根本不值得投資。法學家也給支持者潑了桶冷水,指出私人制造、流通貨幣屬違法行為,同時,比特幣無論是被偷、被搶還是被詐騙,都無法受到法律保護。
制造
●事例
圈中老大 買百塊顯卡“開礦”
36歲的福州人劉先生就是一位“礦主”。今年7月初,他租了間20多平米的房子,買了30多臺電腦和100塊顯卡,配備了散熱、排氣設備,開起了“礦窯”。如今他24小時不停機地“挖掘”,日產比特幣10余塊,總產量800塊,成為圈中公認的“老大”。
當然,劉先生為了“開礦”也沒少投入。光是買顯卡一項,他就花了十幾萬。此外,每月他還要支付7000多元的電費和1000多元的房租。
據記者了解,“礦窯”不需要配桌椅、顯示器、鍵盤、鼠標甚至機箱,它只由很多塊插著CPU、顯卡的裸露主板組成。一個幾十臺“礦機”的“礦窯”,只需一間10平方米的房子就可以容納。
一位資深“礦主”小雨告訴記者,“礦窯”雖然不占地兒,但很少有人在家里挖礦,因為噪音太大了。顯卡散熱時風扇轉動有嗡嗡聲,如果10塊顯卡同時開著,噪音相當于兩臺吸塵器。因此,許多肯下本錢的“礦主”都是租房挖礦。
有個天津人租了個集裝箱,配了64塊高端顯卡用來“挖礦”,為給顯卡降溫,集裝箱里還配了工業(yè)用空調。
中國“礦窯”自有“中國特色”。小雨說,“挖礦”的日常開銷主要是不菲的電費。為節(jié)省開支,有些人偷用公家的電,就能節(jié)省很大的成本。
●專家分析
制造比特幣 可能構成犯罪
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裴廣川明確向記者表示,制造比特幣,情節(jié)嚴重的屬于犯罪行為。
他告訴記者,“制造貨幣是一個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古今中外,沒有一個國家會允許私人制造貨幣去流通。制造比特幣,可能構成詐騙、非法經營或其他罪名。但究竟構成什么罪,必須深入調查后才能下結論。”
使用
●事例
木馬現身 國外出比特幣大竊案
今年,殺毒軟件公司賽門鐵克宣稱發(fā)現了一種名為Coinbit的新型木馬病毒,這個惡意程序專門用于比特幣盜號,便于黑客侵入用戶的比特幣錢包盜竊。
6月,國外發(fā)生一起特大比特幣失竊案,失竊2.5萬個比特幣,按當時的成交價格,損失約為50萬美元。但至今,外媒尚無警方就此展開偵查的報道,持有者稱難過得想自殺。
網上交易 不能通過第三方支付
此外,記者發(fā)現,在淘寶等網店進行一般交易時,買主不將貨幣直接付給店主而是支付給“支付寶”等第三方,待收貨確認后,第三方才將貨幣轉給店主,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但在以比特幣為支付方式的交易中,由于比特幣的特殊性,第三方無法介入,極易出現“付款不發(fā)貨”等詐騙行為。
●專家分析
被偷被搶被騙 均不受法律保護
對此,裴廣川教授告訴記者,由于比特幣是非法產物,至少根據中國的法律規(guī)定,它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所以,如果比特幣遭到盜竊、搶劫或詐騙,持有者到警方報案,很可能不被受理。
“如果警方受理了,那就等于承認比特幣是有價值的,就等于間接承認了它的合法性。”裴廣川說。
相關新聞
比特幣的擁有和交易都是匿名的。因此,它無法被凍結,無法跟蹤,無法納稅。
德國的聯邦數字經濟委員會已經提請消費者注意比特幣的使用。委員會副主席 Christoph N. von Dellingshausen 表示,發(fā)行與控制現金是現代社會的一項國家主權職能,使用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將使國家無法監(jiān)控洗錢活動。此外,比特幣也有利于潛在的逃稅活動。為了保護公民的利益,比特幣這樣的替代貨幣遲早會被封禁。
投資
●事例
價格暴跌 “老大”至今沒回本兒
盡管劉先生的“礦窯”總產量已達800塊,但他目前還高興不起來。因為最近比特幣的市場如同股市一樣低迷。7月份,一個比特幣能賣人民幣90多元,到現在縮水了三分之二。這讓劉先生很頭疼。自從當上比特幣的“礦主”以來,他每月平均收入2萬多元,但遠遠沒有回本兒。
“如果價格一直這么低,想回本兒就得等明年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支出大于收入,那肯定要停工,那100塊顯卡只能當二手貨賣掉了。”劉先生沮喪地說。
●專家分析
比特幣將成投機商品 價格不穩(wěn)
根據中本聰的表述,由于比特幣在制造時的運算難度自動調節(jié),任何人無法通過修改算法來加快貨幣產量。同時根據設定,比特幣產量每四年減半。至2140年,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個,之后不再產出。很多人認為“物以稀為貴”,比特幣長遠來看必將大幅升值。
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郭凱認為,在比特幣的世界中會出現通貨緊縮。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經濟學家解釋:貨幣創(chuàng)造速度逐漸減緩會造成通縮,通縮意味著囤積起來的比特幣能夠升值。持有比特幣的人更愿意把它收藏起來。這將使比特幣成為投機商品。
比特幣被大量囤積、市場流通量不斷減少的過程,是泡沫形成過程。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后泡沫會破滅,導致價值暴跌,使得比特幣的價格非常不穩(wěn)定。“別說用這種‘貨幣’給人發(fā)工資了,就是作為投資品,也有很大風險。”他說。
炒幣
●事例
“愿投1/4存款賭比特幣升值”
在一家比特幣的“兌換商店”,店主打出了這樣的“廣告詞”:“建議每人至少擁有一個比特幣。目前它最貴時也不到100塊人民幣,就算損失了也不過是一頓飯錢;但如果未來幾年比特幣的用戶拓展到幾千萬,那么平均每個人連一個幣都分不到,它必將升值,你擁有一個幣就是富人……”很多人為之狂熱。
今年5月,陳先生開始炒比特幣,雖然至今只是“微賺”,但他對比特幣信心不減,常在不同國家的比特幣市場套利,有時還會熬夜交易。
他自稱愿意投入1/4的存款賭比特幣升值。“我知道炒比特幣風險大,但如果能成功,它的回報可能是增值100倍、1000倍!所以一定要投資。Money,just a game(錢只是一場游戲)!”陳先生說。
●專家分析
類似傳銷 炒幣是國際級“博傻”
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季冬生根本不屑從貨幣銀行學的角度探討比特幣。她說,比特幣的總量相對一個國家的貨幣量來說小得微乎其微,根本不值得一個國家去關注它。
她告訴記者,貨幣的交換價值在于交換雙方的認同。在沒有足夠商品和服務可供購買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價格無法用傳統(tǒng)的經濟學常識評價。目前它的價格更像是一種心理預期。
季冬生認為,比特幣的制造和流通類似于傳銷,但連傳銷都算不上。“我覺得,它更是一場國際級的‘博傻’,F在股市低迷,也缺乏其他更好的投資途徑,比特幣應運而生,正好滿足了很多人的投資需求,F在,就看誰傻乎乎接棒到最后,當最后一個倒霉蛋。”她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