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婚那天,蘇軾見王弗果然美貌超群,心里自是歡樂;T之夜,蘇軾悄聲問:“我曾給你寫了一封信,約你到后園墻外會晤,收到了嗎?”王弗驚異地說:“信?么子信?”蘇軾說:“我寫給你的嘛!那天,我在墻外等你,只聽你們姐妹在嬉嬉笑笑打秋千,卻總不見你出來!蓖醺バΦ溃骸巴媲锴У故浅J隆?晌夷闹銇砹耍磕惝斎怀蚤]門羹了羅!”蘇軾說:“我好想見你,失意而歸,好不煩惱!回來后,還寫了一首《蝶戀花》哩!”王弗撒嬌說:“急么子?總要會晤的嘛!喏,今夜,你就看個夠吧!”蘇軾見她心靈嘴巧,愛撫地說:“行行行,讓我好好看看你……”說著把王弗緊緊擁在懷中。從此兩人情投意合,成了忠貞恩愛的夫妻。
王弗聰慧聰穎,強于記憶;榍白x書不多,婚后常伴丈夫讀書,習誦名篇,共賞詩文。半年后,已是頗知詩書。她敬愛丈夫,孝事公婆,賢慧達理。蘇軾偶有遺忘,她有時還能給他提示。她是好伴侶,好文友,又是賢內(nèi)助;楹笫曛,他們卿卿我我,風雨同舟。蘇軾金榜題名后,守母喪期滿,奉詔進京,王弗隨侍左右,未嘗一日分別。她隨蘇軾在鳳翔作簽判,又隨著調(diào)回京城待命,后又隨他在京城史館值事。王弗原就體質(zhì)較弱。在鳳翔回京途中,受了風寒,漸漸才得痊愈。后在京城游覽了一些景點,再受了風寒,又兼勞累,疾病復發(fā)。高燒咳嗽,飲食難進。太醫(yī)都束手無策。病情急轉(zhuǎn)直下,竟至一病不起。彌留時,她含淚對丈夫說:“我跟你十年零,唯一能留給你的,只有邁兒了。他聰慧可教。望你能為他娶一個賢德的繼母,我就放心去了……,相公過于梗直,毫無避忘,我到九泉也為你掛牽著……”流著淚,漸漸哽咽無聲了……這時,王弗才27歲。
蘇軾喪失賢妻,五內(nèi)如焚,陷在極度悲哀中,他把王弗的靈柩暫時淺埋在汴京城西的寺廟后面。過不久,蘇軾的父親蘇洵亦逝世。他奉旨扶喪返鄉(xiāng),趁便把王弗的靈柩一并送回四川,安葬在眉山附近彭山縣老翁泉山坡上,她婆婆的墳墓邊。蘇軾親自為她撰寫了墓志銘,并勒石隨葬入墓。在居喪期滿后,蘇軾親自帶人在墓地周圍,種了約許多松苗,寄托對父親和王弗的深切哀思。
轉(zhuǎn)眼又過了十年。這當中,蘇軾反對新法,政治失意,輾轉(zhuǎn)顛簸,先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再任密州知州。到了五月初一,恰是王弗逝世十周年忌日。蘇軾備好香楮竹帛、三牲酒醴,在與故鄉(xiāng)相隔數(shù)千里的任所,遙祭王弗的英靈,帶著孩子們流了許多眼淚。晚餐時,蘇軾喝了好幾杯悶酒,趁醉昏昏睡下。不覺模含混糊回到了四川老家,只見嬌妻王弗正在窗下對鏡梳妝,綠云似的頭發(fā),瀑布般披在腦后。蘇軾又想悄悄挨近她為她畫眉。但當兩人四目相對,一時悲喜萬狀,不約而同的擁抱痛哭,這一哭就驚醒過來,本來是一個夢!蘇軾一時情思激涌,再也無法入眠,于是起身,鋪紙?zhí)峁P,寫下了這催人淚下的悼亡詞《江城子·記夢》。
這首詞字面上并不難懂,但語句跳脫精練,情感誠摯,意境深奧,須重復體味,庶能貼近作者的深意。今試譯如次:
十載分飛生逝世永訣只剩一片迷茫,
浮沉宦海我不能時刻把你思量,
但我怎能不日夜將你掛肚牽腸?
宦游千里遠離了你的孤寂墳墓,
我到何處向你訴說向悲苦悲涼?
縱使相遇你或許已經(jīng)不認識我,
仆仆風塵蒙蓋我的昔日的面容,
那錦繡年華業(yè)已變成兩鬢秋霜。
昨天夜里夢中忽然回到了故鄉(xiāng),
見你坐在我倆雙棲的小窗之旁,
正在打理你烏黑頭發(fā)如花面龐。
我們沉痛地互相凝望哽咽無語,
只有那淚珠像雨線般點點行行。
我遙念每年令人腸斷的悲涼景象,
是慘淡秋月冷清照著你的孤墳,
低矮的松樹在山坡上微微搖晃……
這首悼亡詞,以哀婉悲涼的基調(diào),在思量與不思量,相識與不相識,現(xiàn)實與夢境許多情感沖突中,委婉深入,蘸著血淚,把夫妻的情愛,永訣的長恨,仕途的艱辛,多層交錯地體現(xiàn)出來,成為催人淚下的蕩氣回腸的千古名篇。古人說它與元縝、賀鑄的悼亡詩鼎足而立,其贊譽十分中肯。 相關閱讀